东魏北齐南线军事交锋的开始使民众再次陷入
2023/9/8 来源:不详北京什么扁平疣医院好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88833387258790876&wfr=spider&for=pc
天平元年,身处洛阳的孝武帝与晋阳的丞相高欢开始交恶。先是高欢劝说孝武帝迁都邺城,被孝武帝拒绝。接着孝武帝重用斛斯椿等尔朱降将,想要削弱高欢在中央和地方势力。五月,孝武帝借兴兵南伐,在黄河以南部署兵力,实欲北伐高欢霸府——晋阳。
高欢识破孝武之谋,六月,遣各地心腹做起兵南朝的打算,实则是要对抗孝武帝。七月,二者矛盾彻底激化,孝武帝联络关中宇文泰、荆州贺拔胜,企图消灭晋阳之高欢。高欢起兵南下,一面派韩轨守河东,“进据蒲阪”。一面破河桥,进逼洛阳,孝武于是西奔。
高欢随即挥师西向弘农,占领潼关,侵入华州,降服龙门西岸杨氏壁守将,并在蒲坂西岸筑城而还。
一、东魏与西魏的军事交锋
孝武帝被迫西去长安,使得宇文泰关陇势力从地方实力派上升成为正统政权,因此西魏建立,宇文泰拥有了“挟天子”之优势。关东许多士族因此贏粮而影从,王思政、杨忠等先后进入关中投奔孝武帝、宇文泰。年,高欢议立元善见为帝,是为魏孝静帝。自此东西魏格局形成。
高欢在占领洛阳后,西进而占领关河之地,“封锁了豫西通道和晋南豫北通道,将山东一关西这两大经济、政治区域的中间地带悉数囊括”。并且东魏军队成功从蒲津渡河,在黄河西岸建立了据点。若东魏紧守据点,可将关中通往黄河东岸的渡口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那么宇文泰只能被紧锁关中坐以待毙。而当时关中屡遭战乱,远不如关东富庶。
天平三年十二月,高欢率兵从晋阳出发,派高昂攻商洛、窦泰出潼关,高欢亲率主力于蒲津造三座浮桥西渡黄河,企图从三路攻击西魏之关中。但宇文泰出其不意,率精锐骑兵攻窦泰于小关,“四年正月癸丑,窦泰军败自杀”。
高欢便作罢,撤军回师。八月,宇文泰因关中饥荒,进攻弘农,尔后进攻东魏河北郡,控制大阳津,这是宇文泰的军队第一次真正进入今山西地区。高欢亲领十万军援救,宇文泰撤军。十月,高欢迫不及待率二十万大军,分两队启程征伐关中,因大意轻敌,败于沙苑高欢狼狈逃回晋阳。
此后,元象元年与武定元年两国进行了河桥之战与邙山之战,这两战都是两国在黄河以南进行的。东魏两战均胜,成功收回弘农。
然而河东地区被西魏牢牢掌握在手中。高欢在失去河东时已认识到它对东魏的重要性,当然,河东对西魏来说同样也是相当重要的。东魏若占有河东,可以顺利将军队投放到西魏核心地区——关中;河东一失,则严重威胁到东魏在晋阳的统治。
于西魏而言,其占据河东,可凭河东保关河险要,占有进攻东魏之地利,从而可以向东攻打洛阳,向北进取晋阳。西魏在占据河东之后,着重经营此地,当时王思政认为“玉壁地在险要,请筑城”,“即自营度,移镇之”。
东魏兴和四年十月,高欢带领大军进攻玉璧城,但是王思政“守御有备”,高欢大军“昼夜攻围,卒不能克”,而且当时天时不利,大雪连日,东魏之卒多被冻死,西魏宇文泰也自蒲津渡河援救王思政。高欢于是撤军,宇文泰军队追至汾北不及而还。
东魏武定四年,高欢再次亲征玉璧,史载高欢与韦孝宽展开了一段经典的城墙攻防战,东魏军在城北垒土山,西魏军接木加高城内高楼;东魏军掘地道,西魏军掘长堑;东魏军造攻城车,西魏军置布幔;东魏军于竿上缚火把焚布幔,西魏军以铁钩钩之;东魏军又掘地道二十一道,将玉璧城墙崩坏,韦孝宽于崩塌处设栅。高欢领军围城五十日,乃至计无可施,攻城之东魏士卒死伤七万,高欢智穷力竭,重病班师。
二、北齐与西魏北周的军事交锋
髙欢在玉璧之战后不久薨逝,世子高澄很快也遇刺而死。高洋以三弟身份继承兄位,年,取代孝静帝,代魏为齐,年号天保,宇文泰认为北齐新立,新君不稳,天保元年率军从弘农渡黄河后东进,欲占领北州,高洋亲自领军从建州出,“军容严盛”,宇文泰叹曰“高欢不死矣”,“遂退师”。之后,长期居于晋阳的高洋将目光朝向了北方。
高洋在位十年,军事上的精力一直集中于北境,常亲自提兵出塞。至高演时期,北齐面对北周重新制定战略,高演采纳卢叔武的建议。之后武成帝高湛继承高演之军事方略,在汾北、河南宜阳与北周争锋。
北齐重臣斛律光、段韶以及高长恭等多驻汾北诸镇,并在汾北树立两道防线。其中沿河防线有辛堡里、武平、平陇等城,吕梁山南脉前筑龙门、张家堡、天城堡等城,形成“一个庞大的持久性防卫集群”。到后主时期,高玮昏聩,军事己无方略可言,依靠斛律光与高长恭在汾河下游与北周进行攻防战。
直至后主听信谗言将斛律光、高长恭相继杀死后,北齐在军事上之柱石倾塌,“周武帝闻光死,大喜,赦其境内”。此后北周对内积极备战,对北齐则不动、不争,不断遣使求婚,麻痹北齐后主。武平六年,周武帝兴兵二十万,攻北齐河阴,后由于武帝于军中患病,周军不得不班师。此时,北齐后主反而沉浸于周武帝撤军的兴奋当中。又一年,北周再次兴兵寇齐。彼时,后主正与妃冯小怜狩于祁连池。
三、北周灭齐之役
1.周军之部署
北齐武平七年,十月己酉,周武帝再起倾国之兵,将周军分为七军,其中右一军为越国公宇文盛率领,右二军为杞国公宇文亮率领,右三军为随国公杨坚率领,左一军为谯王宇文俭率领,左二军为窦恭率领,左三军由广化公丘崇率领,前军为齐王宇文宪和陈王宇文纯率领,共计二十万人。
而后诸军相继集结前往河东,癸亥,诸军进屯汾曲。“汾流曲折处,谓之汾曲”,此“汾曲在平阳南,去城(晋州城)二三里”。武帝于是分军,派王谊统领大军,包围白马城,武帝“每日自汾曲赴城下”。同时派遣宇文宪率骑兵二万进至雀鼠谷,宇文纯率二万军至千里陉,宇文盛率军一万至汾水关,达奚震率军一万守统军川,抢占关卡要地,阻击北齐援军。
雀鼠谷是在吕梁山与太岳山拥夹当中形成,汾河从中穿行而过。雀鼠谷将太原盆地与临汾盆地连接,《水经注》载:“汾水南过冠爵津,俗谓之雀鼠谷。数十里间,道皆险隘,水左右悉结偏梁阁道”。雀鼠谷主要在今灵石县境内,汾水关为其南口。
因此处易守难攻,且汾水在其间落差较大,故而来往于南北的百姓及军队在其侧开辟山道,形成千里陉。因雀鼠谷及千里陉可依险据守,使得战时不易通过,从而有军队通过向东迂回,走远处山地,形成一道南北间的间道,被称作统军川。
靳生禾先生考统军川路线为:祁县东观镇经沁县、古县、到达洪洞南境。故北周诸军皆扼守由晋阳至晋州城之南北交通要道。周武帝还遣韩明率五千军至齐子岭,尹升率军五千把守鼓钟镇,宇文招统一万步骑进攻齐汾北诸城,辛韶率军五千把守蒲津关。此战中,北周无疑将晋州定为进攻中心。王谊指挥北周大军攻打晋州城十一日,北齐侯子钦、崔景嵩等将相继献降款。壬申,守城将军尉相贵被擒,晋州城破。
2.北齐军援晋州
丙辰,周军攻齐前七日,后主高玮与冯小怜猎于祁连池,祁连池又称天池,“在管涔山北原上”。癸亥,晋州被攻,战报快马至午而至,高玮与冯小怜狩猎正酣,高阿那肱说:“大家正为乐,边鄙小小交兵,乃是常事,何急奏闻!”
至暮战报又至,后主知之,冯小怜乃与后主“更杀一围”。当日晚上返回晋阳。隔日,后主令北齐大军集中于城西晋祠,整军七日,庚午,即晋州城被破前二日,后主率北齐十万大军发于晋祠,南下晋州。
癸酉,后主大军行至介休,周军己早日严阵以待,宇文宪守雀鼠谷,宇文纯守千里陉,宇文盛守汾水关,宇文椿守鸡栖原,“并受宪节度”。
鸡栖原位于太岳山高平处,在灵石南境,北周军队在此扎有寨栅。后主分遣将领向千里陉和汾水关进军,尔后亲自率主力军队攻鸡栖原宇文椿部。先是,齐军攻汾关甚急,宇文宪援之,齐军稍退,鸡栖原告急,宇文宪援之。
晋州城己于壬申被占领,齐军业已南下,锐气正盛,且周军连日作战己显疲敝。周武帝决定暂避齐军锋芒,以待来日与齐军决战。所以夜间,北周在雀鼠谷的军队全部撤离。齐军第二日才发觉周军已退,高阿那肱于是率军追击。
齐军穿越雀鼠谷至高粱桥,宅文宪为周军全军断后,“以精骑二千,阻水为阵”。《读史方舆纪要》《括地志》“《括地志》:在临汾东北三十七里”,临汾即当时晋州白马城。宇文宪与北齐段畅的前锋军混战,齐军伤亡百余人,段畅率军撤回。
宇文宪于是渡河奔向玉璧与武帝军汇合。周军主力撤退后,在汾北仅剩白马城古城一座。梁士彦临危受命,担任北周晋州刺史,与一万军士防御白马城。高阿那肱与北齐前军诸将于是包围晋州城,日夜攻打。
后主后至晋州城下。晋州城被齐军围城三十余日,梁士彦倾其全力守城,甚至动员百姓以至妇女修城,并亲自冲锋,士兵无不以一当十。齐军后来挖掘地道以毁城墙,却因为后主与冯小怜想要观看这一幕而丧失战机。竟然以至于此。
3.晋州决战
丁酉,周武帝从长安赶往晋州;丁未,周武帝命宇文宪率军六万屯于涑水畔,静观其变。宇文宪派遣宇文神举与宇文盛率军一万为前部率先前进,宇文宪主力进据蒙坑。
蒙坑在晋州城以南,汾河东岸,在今曲沃县和襄汾县之间,是一条巨大的黄土冲沟,深约米,东西延展30里,宽1里左右,西接乔山,是晋州城南、汾河东岸天然的屏障。顾祖禹载蒙坑“乔山以北,自西而东,山蹊斜结,即蒙坑矣”。而齐后主却未命北齐军占领此处天堑。
庚戌,周军全部集结,开向晋州城,然而齐军己然有准备,后主早己令士卒在晋州城南发掘堑壕,周军挺进至堑壕南而不得北进,北齐大军亦在堑壕北整军对峙。
但优柔寡断的后主不知该如何攻守,经过一班近臣挑唆后,后主令军士主动填平堑壕,欲与周军在城南决战。两军对垒,高延宗率军先小胜一阵,大战开始后,甫一交战,后主与冯小怜内心忧惧,率先逃离战场,齐军后军松动,于是大溃,高延宗部独木难支,收揽残军向晋阳逃亡。
4.晋阳攻守与邺城之降
后主仓皇撤退,齐军人心尽失。高阿那肱被命令守高粱桥,也不战而退。周军北上,顺利进入雀鼠谷,介休守将韩建业投降。介休是太原盆地的南大门,太岳山与吕梁山以北便是介休,“丙辰,周主与齐王宪会于介休”。尔后周军大举北进,至太谷,“特进、开府那卢安生守太谷,以万兵叛”。北齐后主己然不知所措,思索后欲北逃投突厥。
但经群臣劝谏,后主逃奔邺城,留高延宗守晋州城。“己未,周主至晋阳”。高延宗分遣将领紧守四门,自己亲自在北门督战。周军如黑云压城,齐军己有将领怯战,不久,东门守将段畅和阿于子率军投降周军,周军于是从东门攻入城中。
高延宗与莫多娄敬显分别自城北、城南援城东,夹攻周军,在高延宗率领下,齐军与入城之周军死战,此时周武帝也攻城军中,混战当中“周师大乱,争门,相填压,塞路不得进”。周军大败,武帝以身免,逃得城外。齐军以为胜,诸将以为周武帝阵亡,于是相庆饮酒。
总结
周武帝逃归周营,本欲就此作罢,撤军回长安,但是多数将领均劝武帝不可放弃,另有己降齐人说及城中军队实不足一惧,周武帝于是重整军队,重新攻城。北齐大军攻克晋阳城,高延宗为周军擒获。
晋阳城号称坚城汤池,经过了北齐几十年的经营,并且有高家骁将高延宗守城,但是从被围至周军攻克,不足三日,而梁士彦守晋州城也有三十余日,所以这应该就是后主己尽失人心。
占据晋阳之后,武帝随即命大军南下出滏口陉攻北齐邺城,“周师将入邺,令辩出千骑觇候,出滏口”。尉世辨,东魏长乐王尉景之孙,在滏口望见群鸦以为是周军旗帜,邺城所剩己竟为如此之将领。而后“周师至邺城下”,“齐人出战,周师奋击,大破之”,“周师入邺,齐王、公以下皆降”。后主与幼主己经先行逃亡,周军追至青州将高齐皇室擒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