涞水的千年城隍,靠什么成为大明标签
2023/1/12 来源:不详中科白癜风恢复美丽黄皮肤 http://www.ommoo.com/news/20180802/11884.html
涞水作为千年古县,城隍庙位于县城东北隅,与花溪壹号院相互依傍,同居遒城故址之上,是县城唯一明代遗存建筑。
清光绪版《涞水县志》载:“城隍庙县治东北,明洪武八年知县董孟宗建,正殿三间,后寝三间,前厦四间,东西厢房各一间,大门一间。”
城隍,道教中守护城池之神。宋代开始,城隍正式纳入国家祭祀序列。可把城隍信仰推上巅峰的,确实明太祖朱元璋,因其有着混杂宗教经历,对民间城隍格外尊崇,城隍庙成为百庙之首。
明太祖规定各州县设置城隍神,其管辖地界与地方官相同。明朝要求府州县各级衙门,官员赴任要先行到当地城隍庙斋宿,就职前还要向城隍神祭告。
明朝城隍庙皆与县衙或知县住处毗邻,明太祖自言:“朕立城隍神,使人知畏,人有所畏,则不敢妄为。”
明朝涞水城隍庙后是县衙巷,现花溪壹号院区域时为公职家属院,有官驿街、县左街、旧校场路等,随着后期城建规划,这些路名渐渐消失在涞水老地图上。
当年营建城隍的知县董孟宗,山西晋城冶底人,汉代大儒董仲舒后裔。董知县城隍建筑基础扎实,总体按照“前朝后寝”制度建造,最初正殿两庑设有模仿阴司十八司,目的是“人有所畏,则不敢妄为”。
明嘉靖年间始,朝廷专门设置祭祀城隍日期,即每年五月十一日,此惯例一直延续到清末。随着城隍庙作用功能不断提升,涞水城隍庙历史上大的修缮有3次,弘治《易州志》载:“明弘治四年(年)、嘉靖二十四年(年)、隆庆二年(年)均有修葺。”
嘉靖年间,涞水城隍大门两侧一副砖雕对联,上联“阳世奸雄违天害理皆由己”,下联“阴司报应古往今来放过谁”。大门墙面上,则镶嵌“监观有赫”四个大字,喻义城隍神明察秋毫。
涞水城隍庙曾在光绪年间惨遭火焚,后期几度荒芜,前几年重新修葺。如今,随着花溪壹号院“遒城记忆之所”回归,这里再度成为当地人寄托怀古之情的公共场所,在宜居语境中重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