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川船屋的天地英雄气
2023/1/12 来源:不详中科白癜风 http://www.kstejiao.com/m/
作者|冯昭
江西东南一角、武夷山脉中段,有一座地图形状如枫叶上扬的千年古县--黎川。
因坐落在黎滩河畔,这里自古就是赣闽两省人员往来、货物交流的重镇;千百年来,沉淀下明清老街、船形古屋等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遗迹。朱熹称其为“一城山色,绿水浮楼”,徐霞客用“闤闠颇盛”形容商贾云集,张恨水则用“梦里江南”描绘他魂牵梦萦的故乡。
偏僻的地理区位,丰富的文化资源,为黎川文旅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
再现清明上河图
史料记载,黎川建县始于三国时期的东吴太平二年。现存于黎川老城区的古城景区,则保留了明清建筑的风貌。
贤士街、凌云巷、枫柴巷、花市街等古街巷道交错纵横,一会儿是骑楼街面,一会儿是幽静古巷,其中最负盛名的是张恨水旧居——这是一幢砖混与木楼结构的清朝中晚期建筑,楼下是生活与接待场所,中间一方天井,楼上设有卧室、学堂和书房。
建筑之外,古城还有各种表演、店铺和特色美食。其中,黎川人制作灌芯糖已有多年的历史,包括培苗、蒸糯米、发酵、熬糖、拉白、做斗、拉糖、灌芯等近十道手工工序。老板通常会站在店门口表演“八戒掸糖”,诙谐生动地随着音乐节奏,展示手工拉糖工序。
为保护濒临失传的民间手工艺,黎川还有意识地支持和鼓励弹棉花铺、打铁铺、剃头铺、织篾器铺、中药铺等“三百六十行”在老街复活,这一创意使黎川古城被誉为“活着的清明上河图”--或许,这也是黎川人留住乡愁的一种方式。
船形古屋存忠义
在距离县城40多公里的华山镇洲湖村,有一座造型奇特、规模宏大、保存完好的船形古屋。
从山坡望过去,船屋坐西朝东,由船头、船舱、船尾三部分构成,砖石为底,竹木编墙,青砖灰瓦,飞檐翘角。船屋周围,还有中卫厅、高位厅、大夫第、黄东溪公祠等古屋,它们就像簇拥着巨轮的护卫舰,与船屋共同形成独特的古建筑群落。
据《黎川县志》记载,船屋建筑面积约10亩,房屋高6米,一进三厅,每厅三层,共间。由清代富商黄徽柔耗资两万两白银,于道光二十四年(年)建成。
但是,豪宅竣工后,黄徽柔和他的六个儿子却极少居住,而是交由族人居住代管。此后,就没有了黄徽柔家族的相关记录,这座船屋也成为无主之宅,而房主及其后人的兴衰去向,连族人也说不清楚。更为离奇的是,这座宅院实际只有间,并且有一些是连门也打不开的密室。第间究竟在哪里?对此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那么,这种造型独特、并不经济且占空间的船屋,究竟有何深义?
据江西考古学家陈江研究论证,船屋实际上是在记录有关“洪门”(天地会)重要史实及帮规的“会簿”中,曾多次提到的同舟共济、“反清复明”宗旨的物化形态——“洪船”。
船屋外,沟渠通畅,水流不息,寓意托起洪船前行;船屋内,天井开阔,房屋间间相通,犹如迷宫。在船屋一侧的正堂,木板墙上镂空了一个圆形标志,八把木剑直指圆心,即为天地会的舵形标志,因此,天地会的最高领导被称为“总舵主”。
祠堂内的墨线“双龙争鼎”图,则是全国仅有的孤版,暗合了天地会“反清复明”、与满清争天下的宗旨。
为对古建筑群落进行保护,华山镇先后投资数百万元,对船屋主体结构框架、墙体及破损门窗进行修缮,还利用全国传统村落保护资金对老街房屋立面改造和复古元素修复。
而随着船屋名气的增大,游客也逐渐增多,年游客量一度达到五万人。
油画创作引客来
年伊始,黎川古城迎来上万名学生组成的研学团队了解油画--这里也被称为“江西油画之乡”。
黎川创作油画的历史,肇始于上世纪80年代。当时,一批年轻人在这里开办了油画培训班,秀美的自然风光、深厚的人文底蕴,给油画提供了蓬勃发展的土壤。此后,一批批民间画家走出黎川,前往深圳、厦门、上海等地发展,使黎川油画名声在外。
年,黎川油画协会会长杨吉荣在县政府扶持下,与当地多位同仁共同创办了黎川油画一条街,推动油画产业规模越来越大,并逐步实现“画师向画商、线下向线上、基地向平台、分散独立向集聚抱团”的转变。
此外,黎川还通过对油画工作室租金免费、油画企业税收返还、贫困户油画创作技能免费培训等举措,稳定画师队伍,并建成总建筑面积达5万平方米的黎川油画创意产业园、积极筹备黎川国际油画节,筹划打造“黎川油”画区域艺术品牌。
如今,分布在全国各地从事油画创作的黎川人已有多名,作品远销欧美、东南亚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生活在黎川的画家超过名、油画企业49家,年产值达3.6亿元。
从张恨水的“梦里江南”、船形古屋的“洪门记忆”,到国家3A级景区黎川油画创意产业园,游古镇、访历史、看美景、学油画的黎川模式已浮出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