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城龙舒古县在何地杜预注文揭神秘

2022/6/28 来源:不详

舒城县和龙舒县,古代、近代、现代一直混为一谈,实在值得一说。

汉高祖四年(公元前)设置了舒县。高祖七年(公元前)刘信当了舒侯。当时这个舒县多大面积?直接说,就是今天的舒城、庐江、桐城三个县,实际上,当时比这范围更大。

西汉扬州庐江郡(来源

《中国历史地图集》)

第二年,刘信“别置龙舒县”。“别置”的意思,就是“另外设立”。因为地域太广,不好管理,刘信就把舒地南北划开,北边的(舒城、庐江)仍然叫舒县,南边的称作龙舒(桐城)县。但不知道为什么,历史上一直把“别置”一词理解成“改称”,说是把舒县改名叫“龙舒县”。

《汉书·地理志》载:“庐江郡……辖县十二:舒、居巢、龙舒、临湖、雩娄、枞阳、寻阳、襄安、潜、皖、湖陵邑、松兹[1]”等。从这里可以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看出,舒和龙舒是平行单位,是两个县,说把舒县改名叫“龙舒县”不是胡说八道是什么?说把舒县改名叫龙舒县的人,为什么不看看《汉书·地理志》呢?

《汉书》(来源

东方IC)

从《中国历史地图集》[2]上可以清楚看出,舒县的区域大致就在今天的庐江县和舒城县境,反过来说,舒城县和庐江县在汉朝时是一个县,就是舒县;龙舒县另有版图。

《宋书》说:三国时候,“江淮为战争之地,其间不居者各数百里。此诸县并在江北、淮南,虚其地,无复民户[3]。”三国时候,东吴的孙权与魏国的曹操在江淮连年交战,庐江郡被无情地分割。魏国在今天的六安设立庐江郡,东吴在皖城(今天的潜山)设置庐江郡。今天的六安以南、潜山以东与合肥、巢湖以西的广大地区被辟为战场,专门用来打仗。其间的老百姓为了躲避战争,有的迁到潜山,有的移居六安。说明白一点,孙、曹割据时候,舒县和龙舒县都不复存在了。

曹操雕像(来源

东方IC)

三国归晋之后,舒和龙舒才逐渐恢复。但是,姚鼐在《汉庐江郡县沿革考》中说:“隋无舒[4]。”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到了隋朝,隋文帝撤销了舒县,设庐江县。《词源》进一步说:“隋开皇(文帝年号)初废(庐江郡),称庐江县[5]。”《辞海》说的更具体:“隋开皇初,改合州置庐州,治所在今合肥,辖合肥、六安、霍山、庐江、巢县[6]。”

庐江县城(来源

庐江老乡网)

舒城这个地方,古时候不仅一直是舒县治所在地,而且一直是庐江郡治所在地,但是到了隋文帝时候,不再叫“舒县”了,改称“庐江县”,县治还在这里,区域也跟原来的舒县一样,相当于今天的庐江和舒城两县范围;但是郡治移到了合肥,名字也改叫庐州了。

刘信时候设立的舒县,经历了西汉、东汉、晋、南北朝,一直到隋朝(“舒县”这个名称存在了年左右,扣除三国的60年)才被“庐江县”取代。而那个时期的庐江县就包括今天的庐江、舒城两个县。所以说舒、庐两县一直是一个版图,一个整体,属于同一关系。

舒城县城(摄影

束文杰)

那么,庐江和舒城又是什么时候分开的呢?

到了公元年,即唐开元二十三年,又从合肥、庐江二县中各划出一块,设立了舒城县。《新唐书·地理志》说:“庐州辖县五:合肥、慎、巢、庐江、舒城。舒城,开元二十三年析合肥、庐江置[7]。”

唐代淮南道庐州(来源

《中国历史地图集》)

从年左右隋朝设立庐江县,到年唐朝设立舒城县,年之后,舒城和庐江完全分开,这才形成了并列的兄弟关系。

下面再说龙舒县。

从刘信治舒的第二年,舒县和龙舒县就成了并列的兄弟关系,直到南北朝时期的宋朝。

《宋书·州郡志》说:“庐江郡领县三,(南朝宋)文帝元嘉二十五年,省龙舒,割其南境置吕亭县,北境并于舒[3]。”提醒一下,这里是说:把龙舒县的名称删除,改名叫“吕亭县”,“北境并于舒”县,这就有力地证明:龙舒县从刘信“别置”以后,是一直存在着的,直到南朝时的宋元嘉二十五年(),龙舒县才被撤销了,历史上根本没有把“舒县”改称为“龙舒县”这回事。完全是一些无知的人在胡说八道。请抽空翻翻《宋书·州郡志》。还要赘言一句,从舒城去桐城,过了大关,有一站就叫吕亭,那就是历史上吕亭县县治。

桐城市吕亭镇(来源

桐城市民论坛)

龙舒县在宋元嘉时期被改称“吕亭县”,年以后,也就是隋文帝开皇十八年(),又被改名为同安县,隶属同安郡。

到唐朝初年,仍叫同安县,归属同安郡;到唐明皇的时候,因为忌讳安禄山叛唐,曾经把郡县名称中的“安”字去掉,改为盛唐县、郡。至德二年(),改为桐城县。这是桐城县名开始,一直沿用至今。庐江、舒城、桐城从那时候就成了兄弟,至今已有多年了。

桐城市区(摄影

束文杰)

读到这里该明白了吧,龙舒县就是桐城县。杜预注:舒(今天的舒城、庐江)西南有龙舒(桐城),六朝县废。《庐江县志》也说:(庐江)西南有龙舒古城。说的不都是今天的桐城县的范畴吗?

依照《宋书·州郡志》割龙舒县设立吕亭县,北境并入舒的说法,当时的舒县和龙舒县究竟是怎样划分的呢?具体分界在哪里呢?我们不妨从方言上加以区别:以桐城方言为标志,操桐城口音的当时就属于龙舒县,像舒城县的庐镇、洪庙、平田一带居民,至今仍然操桐城口音,他们应该就是南北朝时候从龙舒县划到舒城县的。

赣语、江淮官话分界线(来源

《中国语言地图集》)

姚鼐在《汉庐江郡县沿革考》中说:“宋元明因之龙舒盖得今怀宁北、桐城南地。”他认为龙舒县在今天的桐城县南、怀宁县北,这个结论是经过深入研究才得出的!

可能有人会问,龙舒既然跟舒城没有多少关系,舒城为什么又别称“龙舒”呢?须知这别称龙舒是因袭龙舒水而来的。今天的杭埠河是舒城最大的河流,古代一直称“龙舒水”,意思就是这条河里流淌的是从龙舒县流下来的水。后来一些文人即因水起名,把舒城雅称为“龙舒”。

杭埠河(摄影

束文杰)

总而言之,还是《宋书》说得对,自古以来,“地理参差,其详难举,实由名号骤易,境土屡分,或一郡一县,割成四五,四五之中,亟有离合,千回百改,巧立不算,寻校推求,未易精悉[3]。”这些话才算道出了历史的客观规律。大到国家疆域,小到村民组建制,更来改去,向来频繁。

补记

杜预注“庐江南有舒城,舒城西南有龙舒”。这句话把历史上和今天非常非常多的人弄糊涂了(包括当今自诩为三国专家的某个人)。前文已说过,魏立庐江郡于六安。而杜预生于魏黄初三年,后仕于晋。晋太康三年,仍治庐江郡于六安。杜预站在魏晋角度说“庐江南有舒城”,他说的庐江是今天的六安(不是今天的庐江县),舒城不就在六安的南边吗?“舒城西南有龙舒”,桐城县就在舒城县的西南边,这更进一步证明:桐城就是龙舒县!杜预说的多么准确!

杜预(来源

百度百科)

后注

[1]:《汉书·庐江郡》,中华书局年6月版页。

[2]:隋唐时期,中华地图学社出版,第页。

[3]:《宋书·第二十五·州郡一》,中华书局年10月版,、页。

[4]:姚鼐《汉庐江郡县沿革考》转载于《舒城县志·光绪志·舆地志》丁未年版线装本卷之三,第三页。

[5]:《辞源》年版,商务印书馆,第二册页,庐江条。

[6]:《辞海》年版,上海辞书出版社,中册页,庐江条。

[7]:《新唐书·地理志五·淮南道》中华书局年2月版页。

附录:舒县区划变化表

舒县:汉高祖四年(公元前)设置。

舒县、龙舒县:汉高祖八年(公元前)设置。

舒县、吕亭县:(南朝宋)文帝元嘉二十五年()撤销龙舒县,划龙舒县南部设置吕亭县,北部并入舒县。”

庐江县、同安县:隋文帝开皇十八年(),舒县改名为庐江县,吕亭县改名为同安县。

庐江县、舒城县、桐城县:唐开元二十三年(公元),割庐江、合肥各一部分,成立舒城县。唐肃宗至德二年(),同安县改名桐城县。

来源:出外龙舒人作者:徐贤柱编辑:束文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yf/75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