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两县,以州为名且均为千年古县,其一曾
2024/8/14 来源:不详保定古称清苑,位于河北省中部、太行山东麓、北京市南邻,自古就为军事重镇,尤其是元朝定都大都(今北京)后更是为“京畿重地”,保定之名就“保卫大都,安定天下”之意而得名。保定历史上曾长期为河北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其在清朝初期更是成为直隶省会,并作为直隶(河北)省会长达三百余年,建国后也曾两次为河北省会,素有“冀北干城、都南屏翰”之称。现在,保定市为河北省十一地市中人口最多的地级市,也是河北所辖地市中辖县最多的地级市,共辖5区19县(含4县级市),这十九个县中有四县为单字县,而以“州”为名的县也有两座。这两个县不仅都是历史悠久为有两千多年建制史的千年古县,历史上也均曾为郡、州、路等治所所在,其一更是曾被誉为“天下第一州”。涿州市,位于华北平原西北部、北京市西南,为河北省县级市,由地级保定市代管。涿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历史上更是名人辈出,不仅为古涿郡、范阳县所在,历史上更是涌现出了卢植、刘备、张飞、郦道元、卢照邻、赵匡胤等名人,有永济桥等古迹,清朝时乾隆更是在此留下了“日边冲要无双地,天下繁难(音“南”)第一州”诗句,因此又有“天下第一州”之称。涿州,春秋战国时为燕国之涿邑,秦灭六国后于此置涿县,有两千二百多年建县史。涿县秦时隶属于广阳郡,西汉时于此置涿郡,三国时涿郡改称范阳郡,涿县为涿郡、范阳郡郡治。隋朝时期,幽州改称涿郡,治蓟县,涿县属之。唐朝时,涿县改称范阳县,后于范阳县置涿州,五代、辽及金时均为涿州范阳县,元朝时涿州曾短暂升为涿州路,范阳县为路治所在。明初,范阳县省入涿州,涿州后为顺天府所辖散州,清朝仍属顺天府,民国初废州为涿县。建国后,涿县一直隶属于保定,年升格为县级市,称涿州市。定州市,位于河北省中部偏西、太行山东麓,为河北省县级市,由保定市代管,现为河北省直管市,自古地理位置就十分重要,有“九州咽喉地,神京扼要区”之称。定州历史悠久,历史曾为郡、州、路、府等所在,更曾为中山国国都,是著名的中山古都,河北三大文化之一的“中山文化”的主要传承地。定州,古属冀州,春秋末期成为中山国国都,称“顾”,战国时期曾为中山、魏、赵等国地,秦时属恒山郡,西汉初置卢奴县,此为定州建县之始,时间长达两千多年。两汉及魏晋时期,卢奴多为中山国国都,南北朝时期曾为后燕国都并第一次称定州。隋初改卢奴为鲜虞,唐初又改为安喜县,先后为定州、博陵郡等治所。北宋时,定州升为中山府,明初降中山府为定州,并省安喜县入定州,隶属于真定府。清雍正元年(公元年)改真定为正定,定州隶属于正定府,雍正二年定州升为直隶州,直属于直隶省,民国初废州为定县。建国初曾于定县置定县专区,年撤销后属保定专区。年,定县升格为县级定州市,年地级保定市成立后,定州由保定市代管,年被确定为第一批省直管县(市)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