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你走多远,根都在大槐树潇湘晨报
2023/6/23 来源:不详北京皮肤病中医医院 http://www.0635jiankang.com/pfb26/pfb267/m/947.html
本文共字,3图,阅读16分钟
我是一株汉槐,从悠远的历史深处一路而来,我的身体高大粗壮,枝繁叶茂,遒劲有力,巍然屹立在大地上。我对生活的土地要求不高,瘠薄的土壤我照样生存,我耐寒,耐旱,抗风,耐冷,一如祖辈生活在这里吃苦耐劳的人们。我灰褐色的树皮上流淌着一道道纵深的大裂纹,那是我流过泪后留下的疤痕。我的身体里流淌着庇荫众生的血液,庇护后人是我的神圣使命。土壤之下,我发达的根系在这片广袤的黄土地上延展了无数个岁月,经历了不知多少风风雨雨。我要告诉您的是,在我身上蕴藏着可歌可泣的故事,那就是当时间走到大明王朝时,在我脚下,发生了影响深远的生离死别的悲壮故事。
我的家在洪洞,在这里有必要把洪洞简单为您介绍一下,洪洞居于山西南部、临汾盆地的北端。县城东与古县接壤,以霍山为界,西同蒲县比邻,以分水岭、猴娃山、沛林山为界;北和汾西、霍州毗邻,南同尧都区相接。县城东西北三面环山,南部低平。东西最宽为55公里,南北最长为47.5公里,总面积为平方公里。
事情发生在明朝初年。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移民就发生在这里。据《明史》《明实录》记载,明洪武、永乐两朝开始了历史上大规模的迁徙。根据一些家谱、碑文以及地方志的记载,明朝初期是移民的高潮,这种情形一直延续至清朝中叶。这种大规模的移民可以说历时长久,地域广阔,移民后裔遍布海内外。
在大规模移民时,官家在广济寺旁大槐树下设立机构,也就是在我下面,登记造册,官家要求不管家住何处,都须在洪洞大槐树下集合,然后往各地迁送。人们常说,故土难离,所以当老百姓在临别时,面对骨肉分离,家庭离散,每个人都忍不住痛哭流涕、声泪俱下。人们收拾家当,扶老携幼,拖家带口,挑起锅碗瓢盆,手拄木棍,仰天号哭,景象煞是悲戚。凝望苍茫的古槐,盘旋在枝杈间不断哀鸣的老鹳,让即将踏上故土就要远行的移民更加难舍难分,悲从心来。他们是三步一回头,五步一转身,频频回首,不舍离去,每个人都是望呀望,望呀望,最后只能看到高耸入云的古槐,还有那大槐树上的老鹳窝。他们望不够家乡的广济寺,望不够广济寺旁的大槐树,望不够大槐树上的老鹳窝。他们渐行渐远,直到最后回望时,只能望见苍老挺拔、枝繁叶茂、耸立云端的大槐树和树梢上的老鹳窝。我的枝叶在拼命摇动,树上的老鹳在不停地哀鸣,我们在向他们告别,向他们诉说,在提醒他们,无论今后你们走多远,都不要忘了这里是你们的根啊,都不要忘了这大槐树和这大槐树上的老鹳窝啊。
明朝洪武、永乐年间大规模地移民是有其历史背景和历史原因的,这自然要从元末年间的历史谈起。
元朝在中国的统治只有89年,虽然盛极一时,但“只识弯弓射大雕”,到了元朝末年,由于蒙古贵族及封建地主对农民残酷剥削压迫,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日益激化,中原战乱频仍,加之自然灾害严重,瘟疫流行,水旱蝗疫不断,民不聊生,使得人口大量死亡、流散,十室九空,遍地荒凉狼藉。河南、山东、河北皖北等中原地区“道路皆榛塞,人烟断绝”(《明太祖实录》卷二十九),人民无法生活下去,只有揭竿而起,反抗元帝国的残暴统治,元朝末年除兵乱之外,水、旱蝗、疫也接连不断。黄、淮河又多次决口,使中原之地“漂没田庐无算,死亡百姓无数,村庄城邑多成荒墟。”据《元史》载,仅元朝末年的雨旱灾,山东19次、河南17次、河北15次、两淮地区8次。(《元史.五行志》)”造成“漂没民庐、死者众”(《元史.顺帝本纪》,“禾不入地、人相食”(《元史.五行志》),明朝建立后,各地官吏纷纷向明政府告具各地荒凉情形,中原地区处处是“人力不至,久致荒芜”(《明太祖实录》卷一百四十八),积骸成丘,居民鲜少”(《明太祖实录》卷一百七十六),“多是无人之地”(顾炎武《日知录》卷十),累年租税不入,”(《明太祖实录》卷二十一,)劳动力严重不足,土地大片荒芜,财政收入剧减,直接威胁明王朝统治,就连朱元璋也深知:“丧乱之后,中原草莽,人民稀少,所谓田野辟,户口增,此正中原之急务”(《明太祖实录》卷二十五),于是采纳了萄州苏琦(《明太祖实录》卷五十),户部郎中刘九皋(《明史.食贷志》),国子监宋纳等人的奏议,为维护明王朝的封建统治,决定了移民屯田的战略决策(《明太祖实录》),一场大规模的历经数朝历史的移民高潮就开始了。靖难之役,加剧了中原地区荒凉局势,民非杀即逃,这也是永乐移民的又一原因。
然而山西由于在蒙古族察汗帖木耳、扩廓帖木耳父子利用有利地形据守一方的情形下,战祸较少,华北和中原民,多来山西逃难避祸,造成了山西较其它地区经济繁茂,人口鼎盛的大好局面。根据史料《明实录》记载,洪武十四年即公元年,河南人口人,河北人口人,而山西人口人,比河南、河北的人口总和还多30万人。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为了恢复人口和发展经济,弥补战火带来的人口的巨大伤亡,决定实行移民屯田制度,人口稠密的平阳府便成了向外移民的重要地区。各县迁徙的农民,先集中至洪洞大槐树周围村庄暂住,在大槐树处的广济寺办理手续,领取凭照和路费,然后结队踏上征途,分道迁往各地。移民在迁徙时,官家为了防止移民逃跑,便把双手捆绑于后背,路上如需要大小便,必须让领队解开绳索,故至今有些地区的人上厕所仍说成“解手”,以及养成了走路喜欢背手的习惯。
洪洞大槐树移民分布广泛,有晋、陕、冀、甘、皖、苏、鄂、蒙、鲁、豫等地,广西、广东、海南亦有移民。大槐树移民活动从明初大规模开始,前后持续了多年。仅洪武年间,从洪洞迁出就有几十万人。他们后来分布到冀、鲁、豫、皖等省,还有川、滇、黔及东北、内蒙等地。至迁移地后,国家发给耕牛、种子、土地、并蠲免三年租税。经过移民辛勤劳动,使原来蛮荒地区耕地面积大量增加,农业生产得到很好的恢复与发展。同时巩固了边防,促进了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移民们都是在大槐树处出发,办得迁移手续,都把洪洞大槐树当作自己的故乡。
古大槐树下移民的后裔经过多少代后,好多人已经不知道迁徙之前为何村何地,但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家——洪洞大槐树,这一点至今谁也没能忘却。移民在离开大槐树时恋恋不舍,到达新定居点后,往往会栽种槐树借以寄托对家乡的思念。
我的枝叶迎风招展,我的眼睛跳跃在羽毛状的叶片上,仰望远方,可惜啊,我的身体不能挪动,我好想去看看远方的亲人呐。每到槐花开放时,串串淡黄色的槐花挂满枝头,空气中散发着素雅清新的淡淡香味,我好想让远在异乡的亲人看看这满树绽放的槐花,闻闻这沁人心脾的香味。我的眼睛经常湿润,我呼唤远方的亲人,远方的亲人啊,你一定要牢记在心,无论你走多远,无论你身在哪里,天涯海角,根在这里。
山西文旅网山西文旅网依托山西丰富的地上旅游文化资源,致力于将文化资源与创意设计、旅游等相关产业跨界融合,提升文化旅游产品和服务的设计水平,开发具有地域特色,民族风情、文化品位的旅游商品和纪念品。山西文旅网
文章内容来源于行走山西,转载请注明出处!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