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多年商代伏鸟双尾虎鼎,在新干
2023/2/27 来源:不详初次到新干县。最初只是在网络上知道这座历史老城,是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年)建县,迄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是江西置县最早的十八古县之一。走进新干县的那一刻,我惊呆了——大街桥头、广场,处处都是“鼎”天立地的一口口青铜鼎的标识——原来呀,这里是全国闻名的商代伏鸟双尾虎出土之地。
于是,走进博物馆,探寻商代这座伏鸟双尾虎鼎之谜——商伏鸟双尾虎出土于江西新干大洋洲商代墓,通长53.5厘米,重6.2千克,可谓虎之王者。博物馆的介绍中这样记录,虎立体圆铸,内空无底,商伏鸟双尾虎四腿扑伏于地,抬头平视,背直脊凸,腹部略垂,双尾垂卷。背伏小鸟,尖嘴圆睛。其形象奇异神灵。我发现,虎的威武、勇猛的神情,栩栩如生,伏于虎背的那只小鸟与虎的关系说不清楚,总之,留给人们不尽的想象。
一座博物馆,据说有四件之宝。这出土的四件之宝,是不是会推延新干县的历史?年9月20日,新干县大洋洲乡程家农民在修护赣江大堤取土时,发掘出了一座迄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商代晚期大型墓葬,在不到40平方米的墓室内出土了青铜器件、玉器件、陶器件。是继河南安阳殷墟、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之后,又一次震惊世界的考古大发现。
新干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据记载,金川镇桁桥村委会的玛脑山、牙牙山、木梓山发现多处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采集到石凿、石镞、石锥、石犁、石斧、硬陶器等许多新石器时期遗物。后来,江西省文物工作队对这些文化遗址进行了调查,鉴定为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址。
赣江中流的一个大洲上即荷浦乡莒洲岛西北台地也发现一个同时期的文化遗址,所采集的石器、陶器与玛脑山、牙牙山文化遗址器物特征相近,也是一处新石器晚期文化遗址。进入文明社会以后,从商周开始一直到近代,新干都有体现不同时期文化历史的文物遗存,反映了新干先民在这块土地上长期生产生活的持续性,而其中地下文物以商周时期、南北朝时期、宋元明时期这三个阶段为最丰富。地上文物则各有千秋。
在大洋洲墓中还出土有一件青铜人面。此器高60厘米,作两面相同的人面形,中间有管上下通贯,可插入木质杆状物。人面顶上有双角,角上饰云纹,双目圆睁,尖耳阔鼻,张口,露出牙齿,有一对卷弯的獠牙。人面的造型与现藏于日本泉屋博古馆的青铜鼍鼓纹饰中人形的头部相似,富于神话意义。
在博物馆,我发现青铜器农具的众多,堪称农业考古上的重大发现。其中镰的形制,显然是后来流行于长江下游的镰的前身。青铜犁的时代这样早,也足以令人惊异。
而且,青铜的兵器的特色更多。戈均系直援无胡,有方内、曲内两大类。其中曲内的,内作无角兽首形,显示利齿。长刀形狭长,前端勾卷,背上有插入□内的片状环,颇似山西石楼等地的出土品。戟为浑铸,以直援的戈与长刀合为一体,与周初的勾戟类似而不同。
大洋洲墓的青铜器许多与中原商文化的器物相同或类似。但用中原的标准来观察,又有不少明显的地方特色。例如,在礼器的组合上,缺少了尊、觚、爵、角、斝等常见的酒器。即使是形制和中原类同的器物,不少也有特别的装饰或花纹,如器耳上多附加虎、鹿一类动物形饰,纹饰间多有“燕尾”形的索纹、阔口的牛首纹等。
我查了一下馆记,新干共出土青铜礼器48件,计有鼎、鬲、甗、簋、豆、壶、卣、罍、瓒等,涵盖了大洋洲所出土青铜礼器的全部类型。品种多,器类全,造型奇巧,铸造精工,是本次展出的最大特点。从表现技法而言,有圆雕、浮雕、透雕和线刻数种,以细线刻最为常见,奇特的造型和丰富的纹饰,不仅反映了中原文化对江南地区的影响,也凝聚着土著居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反映了他们的宗教信仰与审美。
新干出土青铜器的发掘,充分证明赣江一带在商代同样存在着高度发达的青铜文化,为揭开三千年前长江流域文化之谜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也提升了江西新干的历史文化的厚重,并吸引更多的中外游客来新干探秘与文旅的“打卡”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