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文化成就展播古县望都孕帝名邦,灿
2022/12/29 来源:不详03:20
望都古名庆都,“三皇五帝”之一尧帝的母亲陈锋氏庆都生于斯、长于斯、葬于斯。据史料记载,上古仁君尧帝受封为唐侯后,居住于今顺平县的尧山,尧帝的母亲庆都居于距尧山西南十来里地的都山,尧帝因思念、牵挂母亲,常常登尧山望都山,望都由此得来。
战国时期,赵国在这一带置庆都邑,自秦赢政十九年(公元前年)时置庆都县,至今已经有多年历史,是河北省命名的“千年古县”。
至西汉时期,高祖六年(公元前年),高祖以为用圣母庆都命名地名似有不恭之嫌,于是改“庆都”为“望都”,公元9年,王莽诏令全国郡县更名,望都县更名为顺调县,东汉刘秀称帝后,建武元年(公元25年)又诏令郡县恢复原名,顺调县又恢复“望都县”的名称。
金大定七年(公元年)又改称海山县,大定十三年(公元年),金太子完颜允慕来此射猎,回朝后奏请金世宗改为庆都县。一直到多年后的清乾隆十一年(公元年),乾隆路过望都县时,拜谒尧母陵,回京后颁诏,复称望都县。
后来,在抗日战争时期,为纪念晋察冀军区三分区组织部长郄晓峰和晋察冀军区骑兵团团长刘云彪,又先后更名为晓峰县、云彪县,年又恢复望都县名称。(历史上,望都县名称用了将近年,庆都县名称用了年。)
历史上,汉光武帝刘秀建尧母陵后,唐朝李渊父子筑望都城,汉章帝、宋仁宗、明世宗、清乾隆帝、嘉庆帝等帝王亲临望都朝拜尧母(陵)庙,特别是乾隆帝,在执政的六十年间,曾三临望都参拜尧母庙。尧母陵庙于解放战争时期毁于战火,但遗址犹存,尧母陵现存后山墙,也称五峰楼;帝尧庙现存庙前铜铁双柏,关于尧帝与尧母的传说故事仍然在民间广为流传。
悠久历史积淀了望都县的深厚文化底蕴,望都民众对尧母无比崇拜和怀念,加上历代帝王的参拜尧母活动影响,塑造着民间文化的灵魂,圣母图腾的世代相传和民间文化的不断创造,形成了以“母教文化”、“孝文化”、“济世文化”为核心的尧母文化,从而奠定了望都历史文化基础。
悠久的历史,积淀了望都深厚的文化底蕴,尧母陵、尧帝庙、汉孙程墓表现了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高超与辉煌;广为流传的尧母传说和淳朴的椒乡风情奠定了望都传统文化的基础;明末清初民间艺人创作的地方戏《新颖调》,成为中国独一无二的剧种,被权威人士称为“戏曲中的奇葩”,先后到杭州、广州、香港等大城市演出,甚至走出国门,到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国上演,在海外华人中引起强烈反响。
灿烂的文化,孕育了一代代享誉古今中外的文化名人:清末民初,一代武林宗师孙禄堂,望都东任疃村人,他广学博取,集形意、八卦、太极精华于一炉,创孙氏太极拳,独树武林一帜,享誉海内外,桃李满天下。
当代著名学者胡厚宣,望都大王庄人,他用尽毕生心血,致力于研究甲骨文,所著《甲骨文合集》,具有里程碑意义,被国人誉为“中国甲骨研究第一人”;王子平,宰庄村人,当代学者,30多年致力于地震社会学研究,被新华社等传媒和学界誉为“中国社会灾害学奠基人”;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村里,望都东关村人,在《红旗谱》、《啊,摇篮》、《陈奂生上城》等诸多经典影视剧中,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创造了多种性格的人物形象,把中国北方农民的憨厚淳朴和浓郁的乡土气息表现得淋漓尽致……
同时,尧母文化也孕育了望都仁德敦厚的民风,古有明代李自新为救灾民义赈万担粮的义举,今有义诊舍药40年的申祥瑞、救助名贫困孩子的邝秀兰、为救工友英勇献身的王超等保定市道德模范。这些都是尧母文化在望都的有力体现。
这里是辣椒之乡。望都自古物华天宝,土肥水美,素有“珠泉万斛之乡”的美称。独特的水质、土壤、适宜的气候,培育出了独具特色的望都羊角椒,它形似羊角,色泽深红,皮肉厚,油性大,辣度适中,香味浓郁。
望都辣椒从清朝开始大规模的商品生产,清末民初,已经远销海外,优良的品质和较大的种植规模,为望都赢得“辣都”的美誉,与山东益都(今青州)、四川成都并称中国辣椒“三都”。辣椒产品已经远销日本、韩国、美国、英国、加拿大及东南亚等几十个国家。
改革开放以来,望都辣椒产业得到快速发展,被河北省命名为“辣椒之乡”“调味品之乡”,现在,全县共有辣椒加工企业43家,个体加工户家,从业人员万余人,年加工辣椒16万吨,年产值5亿元。并与河南“双汇”、内蒙“小肥羊”、重庆涪陵榨菜、重庆辣妹子、香港李锦记建立长期友好合作关系。同时,年的栽培历史,也使辣椒元素逐步融入当地人们的民俗文化当中,并成为文化创造的主题。
本世纪初,县委、县政府集资修建了尧母园,把圣母雕塑作为城市地标成为“尧母故里”的重要文化元素符号,一些民间团体、文人志士开始重视对尧母文化的研究,群众组织每年在此举行活动来祭拜这位中华民族最伟大的女性。传承和弘扬尧母文化,推崇尧母精神和风范,成为传统美德教育的内容之一,为望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道德基础和精神支撑。
来源:望都
“城市这台运作中的机器怎么能少了我们这群零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