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县展新姿接续奋斗开新局人民资
2022/12/25 来源:不详北京医院治疗湿疹 http://m.39.net/pf/a_8814564.html
「本文来源:河南日报」
□王平赵淼
涉煤产业等同于“高能耗”“高污染”?等同于“傻大粗重”、不可持续?行走在襄城大地,笔者看到的、听到的,却是响亮的否定“回答”——
首山化工,原料煤入厂后被“吃干榨净”,转化为30多种产品,无废料出厂,年企业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
平煤隆基,高效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片“列队前行”,依次下线后组成光伏面板,将阳光转化为清洁能源……
从原煤洗选、单一炼焦,到锂电池、太空服的原材料纳米硅粉、气凝胶;从一煤独大、蜷伏于价值链底端,到多元发展、攀升至产业链高端,襄城县近年来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推动硅材料、碳材料、新能源三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走出了一条产业由“黑”转“绿”、“立地顶天”(立足本地资源、实现行业领先)的循环高效、绿色低碳发展之路,一个有产业、有就业、有税收、可持续的千亿级硅碳先进材料产业集群快速崛起。
襄城,这座山水相依、人文荟萃的“千年古县”,正在成为跨越发展、绽放新姿的“魅力新城”——
“国家科技进步县”“国家循环经济综合标准化试点县”“国家园林县城”“国家卫生县城”“省级文明县城”,展示出它的名片。
“河南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先进县”“中国创新百强县(市)”“河南省县域工业30强”,县域经济实力稳居全省第一方阵,彰显着它的实力。
“一个个靓丽的‘金字招牌’,一张张闪耀的‘成绩单’,背后是襄城全县上下的凝心聚力、接续奋斗。”襄城县委书记孙毅这样说。
襄城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把新发展理念作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指挥棒”“风向标”,坚定不移推进改革、扩大开放、蓄积动能、厚植优势、激发活力,使全县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城乡面貌焕然一新、民生福祉不断增强、各项事业亮点纷呈,实现了县域经济量的持续增长、质的稳步提升,在河南省、许昌市发展大局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不断增强。
从农业大县到“中原硅都”,从“烟叶王国”到新兴产业汇集地,大美襄城步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
项目为王经济建设快速推进
发展是硬道理,项目是硬支撑。高质量、跨越式发展,需要更多更优更大的项目作为支撑。
“就襄城而言,实现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抓好项目建设,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重中之重是抓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孙毅的话语铿锵有力。
近年来,襄城县坚持“项目为王”理念,抓牢项目建设“牛鼻子”,不断加强对重大项目的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以高质量项目引领高质量发展。
项目建设,让曾为农业大县的襄城摁下发展“快捷键”,跑出了工业发展的“加速度”——襄城县紧紧立足自身资源优势,突出培育主导产业,拉长产业链条,推动转型升级,以襄城县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襄城县产业集聚区“一体两翼”空间发展格局为核心,以煤化工、硅碳新材料、新能源、装备制造、服装制鞋等主导产业为抓手,积极谋划建设煤化工产业园、硅碳材料产业园、光伏产业园、新能源产业园、军民融合产业园等区中园,推动主导产业链条式、集聚式发展,构建现代化工业体系,打造制造业强县,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且看这一串喜人的数字:
年,襄城县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全县地区生产总值.9亿元,是年的1.53倍。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传统产业“三大改造”成效显著,新兴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千亿级硅碳先进材料产业集群初具规模,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59%,高新技术企业增长2.8倍。
培育了煤化工、硅材料、智能食品成套装备、碳素、服装制鞋等5个产业集群,工业企业数量、主营业务收入较年实现了百倍以上增长,税收实现近万倍增长。
吨高纯硅烷气、二氧化硅气凝胶、4万吨针状焦、区熔级多晶硅等重大项目填补了国内电子特气和关键材料空白。
平煤隆基高效单晶硅电池片转换效率6次刷新世界纪录。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项行政权力事项和项公共服务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
累计引进境外资金4亿美元、省外资金亿元,落地项目多个。
年2月,襄城县有25个重大项目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49亿元;4月,又有11个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28.66亿元……
这一串串数字,如美丽的鲜花,绽放出迷人的色彩,彰显出了古韵襄城的时代神韵,折射出的是襄城人扬鞭奋蹄、创新发展的气魄。
“襄城县不仅有完整的煤化工产业链和硅碳先进材料产业集群,更有优良的营商环境。这是我们加大在襄投资的最主要原因。”平煤神马集团负责人如是说。
襄城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单一到多元,实现华丽蝶变,得益于历届县委、县政府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坚定不移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聚资本、聚企业、聚人才,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为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打造县域经济竞争新优势,襄城县在大力实施“金襄英才计划”等政策招揽人才的同时,坚持把创新驱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通过科技创新培育主导产业、拉长产业链条,构建了全省县域经济中为数不多清晰完整的工业发展体系,千亿级硅碳先进材料产业集群初具规模。
今年,襄城县围绕工业、服务业、社会事业、农林水、交通能源、城建6大领域,大力实施“”投资促进计划,抓好总投资亿元的个重点项目建设,计划完成年度投资亿元,其中工业项目完成投资占项目年度投资的59%以上。
襄城工业,以不可阻挡的喷薄之势,引领襄城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襄城新征程上阔步前进。
规划引领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八月的北汝河国家湿地公园婉约秀美:微风中,波光粼粼的汝水缓缓流淌,堤岸的树木花草随风拂动,形态各异的亭阁、石凳点缀其间。来来往往的游人肆意享受着这一景致带来的清爽惬意,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赫然悦目。
“我早早就过来锻炼身体了,湿地公园建得真不错,环境好,空气清新,给我们居民休闲锻炼提供了好去处。”正在公园健身的王先生说。
而与北汝河国家湿地公园遥相呼应的首山,其开发建设,是襄城县城乡建设的另一个“大手笔”。
近年来,襄城县依托首山油菜花旅游文化节这一名片,将首山打造成生态首山、休闲首山、运动首山,吸引周边县市、全省乃至全国游客到首山游玩观光。昔日满目疮痍,如今处处皆景,八百里伏牛之首,成了襄城人民幸福美好家园的新起点。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近年来,襄城县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出发点,坚持科学规划引领,突出襄城县域特色,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承载能力,深化城乡生态修复建设,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和百城建设提质工程、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城乡人居环境日益优化,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城市品位不断提升,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透过数字看变迁:
北汝河国家湿地公园、首山公园、明清古街、老旧小区改造等个重大城建项目相继建成。
中心城区路网全面贯通,公交线路实现全覆盖,新建和改造提升公园游园15个、公厕77所。
累计投资约5亿元,完成绿化面积72万平方米,道路绿化普及率%。
乡村振兴战略稳步实施,个村(社区)实现“村村通公路”“村村通公交”,荣获“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村庄公共照明设施、宽带网络实现全覆盖。
完成天然气入户3.65万户、户厕改造3.78万户,被评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省级达标县”。
…………
这一串串数字的背后,是襄城县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坚定和果敢。相信,生活在这里的群众,触摸着时代跳动的脉搏,定能真切感受到这座“千年古县”蝶变后带来的怦然心动。
普惠民生托起群众幸福生活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民生实事,承载着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扎扎实实办好民生实事,是襄城每年的“规定动作”“标准动作”。
近年来,襄城县委、县政府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推进一批重点民生实事,不断补齐民生短板,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共享发展成果等方面持续发力,诸项民生事业不断向前推进。
——惠及82万群众,覆盖率%,浅山区也喝上了“幸福水”
“从前挑水吃,澡都不方便洗。没想到到老了,在自个儿家就能喝到自来水。”家住湛北乡北姚社区的74岁魏金玉乐呵呵地说。
近年来,襄城县全力保障农村饮水安全,供水到户,努力打通农村饮水安全“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襄城县共建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座,涉及16个乡镇,个行政村,惠及农村群众82万人,自来水管网覆盖率达到%,入户率已达到98%;城乡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实现%。
——累计投入万元,建成82个老年“幸福驿站”
“这儿有空调,有电影,医生免费量血压,还可以免费健康咨询,平常没事来转转,感觉可幸福!”在库庄镇天成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正在享受按摩服务的张红霞老人高兴地说。
自年以来,襄城县累计投入资金余万元,建设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57所,农村幸福院25所,每所的总建筑面积分别在平方米至平方米之间,为周边老年人特别是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空巢老年人提供就近便利的日间照料和互助式养老、日托、助餐、助急、娱乐、康复等服务,全面提升了襄城县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水平,真正让老年人实现“老有所依、老有所乐”。
——新增学位2.5万个,孩子入学不再难
让孩子有学上、能上学、上好学,不仅是家长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