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开红了垫江关于垫江牡丹传说的真与

2022/9/30 来源:不详

脸部白癜风图片 http://news.39.net/bjzkhbzy/171119/5857572.html

中学时候学校发放的一本《可爱的垫江》,读得如痴如醉。我的家乡上接巴渝之雄,下引夔巫之胜。蜀中陆路,此为锁钥。

我们是千年的古县,我们是牡丹的故里,我们的英雄的故地,多少先贤从这里出去。

我的家乡有用之不尽的天然气、煤矿,

我的家乡有世界上最大的山寨式古城堡,

我的家乡有如诗如画的迎风湖、红旗水库,

我的家乡有毛主席都说好吃的黄沙白柚,

我的家乡是范成大笔下的雪溪,

我的家乡有东汉的犽帐,

我的家乡宋朝公主在这里长眠,

我的家乡不光有苏东坡、黄庭坚来做过客,

我的家乡是刘备进军蜀中的驻地,

我的家乡是周陂勇、樊哈儿的战场,

我的家乡是铁面御史程伯峦、清朝八才子李惺的故乡,

我的家乡不光有抗倭英雄胡帛,

我的家乡还是化学家任鸿隽、陈荣悌、数学家董泽清、农业经济学家董时进的故乡

……

山清水秀,得天独厚,人杰地灵,英雄辈出。

千年古县·牡丹垫江的起源争议

牡丹,多少文人墨客不吝言词给它最美好最高贵的赞美。三月的季节,牡丹花又开,在春天里竞相绽放。垫江是我国牡丹一个较为纯正的地方品种,由于各地的旅游外宣,网友们对牡丹故里的争论也呈现了白热化。

白色的牡丹

洛阳人说洛阳的牡丹是天下的正宗,菏泽人说他们的牡丹才是甲天下,甘肃人和陕西人说根据宋人的《图经》天下的牡丹皆出于我,天彭人说丹台第一,古蜀国时代我们就开始种。灌阳人说牡丹出灌阳,《广西通志》里面说的。

关于牡丹源的争论,不仅仅是地方旅游业的经济效益的竞争,更是一个区域文化和历史的争夺。

我想,这样的争论很难有定论。那就百花齐放吧。但是要百家齐放也应该百花争鸣。不能因为一个牡丹源的说法就开始伪造古籍,乱扯关系,甚至相互攻讦。君子之争,无伤大雅;和而不同,才能在我们这个时代共襄盛举,一起打造地域文化品牌,繁荣文化,活跃经济,造福百姓。

下面,进入本文的正题,一起来探究探究以下几个问题。

1.相传顾恺之是否来过垫江太平镇,《洛神赋图》里的牡丹是否是垫江牡丹,垫江太平镇的恺之峰名字由来与顾恺之是否有渊源?

2.相传洛阳牡丹是否由顾恺之笔下的《洛神赋图》传入皇室,开始在洛阳种植?

3.恺之峰西北侧红香古寺与红香女的传说是否是真的?(根据庙里碑文记载,红香女貌美,工诗词,精医药,善武功,相传为明宫中剑姬,明朝灭亡后来此居住,与一陆姓男子结为夫妇,移栽各色牡丹且以之为药,疗治当地百姓疾病,并有炮制方法遗留后世)

可爱的垫江

一点点感悟,抛砖引玉

首先谈谈我对顾恺之是否来过明月山河和《洛神赋图》的牡丹是否是垫江山水牡丹看法。个人认为是顾恺之是有可能来垫江的,《洛神赋图》里的牡丹可能是垫江的山水牡丹。理由如下:

一、顾恺之是否到过垫江?

根据《晋书》等文献记载,顾恺之是江苏人,生活在东晋,翻遍史料特别是翻看三版《垫江县志》似乎并没有来垫江的记载。但是《晋书顾恺之传》有条重要的记载,“当初,恺之在桓温府”,而桓温有条重要的功绩就是平定巴蜀,恺之作为他的幕僚,是可能来到巴蜀的。垫江是进入蜀中的必经之路,特别是古代战争时期,垫江的地理位置则更加重要。

东晋流行寄情山水,到处旅游,特别是在顾恺之生活的年代。他们那种贵族青年,跋山涉水寻找美景是当时的风尚。所以顾恺之来垫江明月山旅游的可能性非常大。

恺之峰的山名佐证,尽管笔者在三版《垫江县志》都没有找到恺之峰由来的记载。但恺之峰绝不是近代以来杜撰的。然,古人杜撰的可能性也不大,毕竟恺之峰周围没啥原住民,古人也不需要打造旅游业,没有杜撰的必要性。

至于洛阳牡丹是否是因为顾恺之的画开始在洛阳种植,个人认为两者的关联性不大,毕竟顾恺之过后中国数百年南北没有统一,洛阳那时还不是士大夫文明的圈里。但是后来的宫廷牡丹种植,个人认为是受到了顾恺之画的影响的。

二、洛阳牡丹是由《洛神赋图》传入皇室?

《洛神赋图》描绘曹植和仆从们在归途中经过长途跋涉,人困马乏,黄昏时节,停歇在洛水边上。忽然望见飘忽于洛水之上的美丽女神,“翩若惊鸿,婉若游龙“,“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他和洛神互赠礼物,共登云车,畅叙衷情和遗恨。最后因“人神之道殊”,他们不得不分别。洛神离去,曹植懊恼思慕,坐着一叶轻舟,面对两支残烛,浮在洛水上不肯离去。回到岸上,伤痛难忍的曹植不得不坐上东归的马车,情不自禁地回头张望,“怅盘桓而不能去“。顾恺之生动传达了这一神话般的浪漫,女神衣带飘举,神态安详,回眸顾盼,深情款款。曹植雍容儒雅,情不能胜。整幅作品富于诗意与抒情,跌宕多姿,有一种很强的节奏感。

洛阳龙门石窟牡丹

《洛神赋图》不只是表现了曹植《洛神赋》这一文学佳作,重要的是顾恺之用绘画展现了文学作品所蕴含的那种真挚的情感,简直是把曹植的诗画活了。画中顾恺之巧妙地把诗人的幻想在造型艺术上加以形象化。例如,洛神曾多次出现在水面上,她手持塵尾,衣带飘飘,柔婉从容。她似来又去,含情脉脉,表现出无限惆怅的情境。曹植头戴梁冠,身穿宽衣大袖,在打着华盖的随从者的簇拥下,尽显贵族诗人的优雅风度。画中的景物也被形象化了,如高飞的鸿雁,腾空的游龙,云中的明月,初升的朝霞,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不仅增强了人物之间的联系,更添加了神话梦幻的色彩。

还有画中的牡丹,在晋朝以前,很少有画家将牡丹当成他们绘画的对象,并且牡丹当时大都还长在深山丛林。顾恺之之所以画上牡丹,个人认为是更加衬托出那种神话梦幻的色彩,那种花开绽放的美和女神的美交相辉映。但是,顾恺之生活的年代洛阳是敌占区,桓温几次收复洛阳都失败了,试问顾恺之怎么可能在敌占区作画。再研究一下古牡丹的分布,排除陕陇地区,广西更是不可能,似乎垫江的明月山脉的山水牡丹成为了顾恺之笔下的最大可能性。

三、红香女确有其人?

红香女的故事,实在难以考究,仅以红香寺的遗址和石碑来看,红香女确有其人,并且有一定身份。但是有没有可能是明朝宫廷的妃子呢。个人认为不太可能。尽管在清代初期,垫江境内有白莲教等组织,民间反清复明的情绪也高涨。但满清统治者的铁血手腕不可能让一个明宫里的人在光天化日之下生活着。当地的官吏若是听闻此消息,恐怕早就抓起来去请赏了吧。这个故事最低劣的地方就是把垫江想成偏远的受中原王朝影响较小的山村。事实上不是这样的,熟读史书就会发现这个故事不太符合历史常理。

不管有没有以上的传说,垫江已经发展成真真切切的“牡丹之乡”,近年来垫江政府和垫江人民一起共同发掘和推广了牡丹文化。特别是垫江牡丹诗会、垫江旅游文化节、垫江牡丹马拉松等活动让垫江山水牡丹的名声响彻大江南北。

牡丹不仅仅是雍容华贵,也实实在在给垫江人民带来了福祉。勤勤恳恳的垫江人,未来一定更加努力,续写千年古县牡丹之乡的新华章!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l/178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