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县牡丹流艳古院幽美
2023/6/21 来源:不详朋友邀请去古县看牡丹花会,一个小县竟称这里的牡丹是“天下第一牡丹”?没听说过啊,我带着很大的疑惑,来到古县三合村牡丹园,远远就看见“天下第一牡丹”的金色大字镌刻在黑色的石壁上,很是壮观。跨过石壁河聚仙桥,看到对面南山飞瀑下面牡丹壁托起的牡丹仙子汉白玉雕塑。牡丹壁长60米,高9米,内挂块瓷板牡丹画,画中为白牡丹仙姿,两侧为各种名贵牡丹花衬托,花开争艳,蜂飞蝶舞,美不胜收。整个作品采用了捏雕、镂雕、浮雕等多种传统工艺,是景德镇千年烧瓷历史上的一大突破。汉白玉牡丹仙子像矗立于牡丹壁后上方,高39米,这种汉白玉和北京故宫的汉白玉同出一山,仙子像整体洁白细腻,晶莹典雅,富贵端庄,是目前国内最高的汉白玉塑像。
相传古县三合村牡丹为唐代牡丹,距今已余年。据花卉专家考证,这株白牡丹是我国现存最大的野生白牡丹,株高2.3米,冠幅33.2平方米,丛围16米,单株开花朵,我国已经发现的古牡丹中,这株牡丹最大,开花最多,堪称“天下第一牡丹”。白牡丹每年“五一“前后开花,花瓣白色晶莹,蕊似金屑飞舞,花底带血色红晕,在四株芍药花的环伺中,不染纤尘的白牡丹以其无暇之白,绽放在万斛春色中,是最美的一片晴岚。在当地百姓心中,一直把白牡丹敬若神明,每逢花开季节,赏拜之风日盛,牡丹仙子有求必应,造化乡里,远近闻名,美誉千载传颂。正是这株神奇的白牡丹,在牡丹花会期间,吸引着八方游客络绎不绝,纷至沓来。
牡丹真国色,芳菲翠色悠。牡丹主景区的丹阳园中的仙子阁和牡丹亭及牡丹碑林是整个景区的核心,与之相邻占地50亩的东西牡丹园,和丹阳园相互连接,两园中已经栽植魏紫、白玉、姚黄等名贵牡丹66个品种,15万余株,园内曲径相通,绿草茵茵,香气袭人,令人陶醉。可叹的是,这届的牡丹花会,由于气候的原因,牡丹只是含苞欲放,还没有盛开,朋友说再过上一个星期,那时满园牡丹会争相盛放,我想,以后有时间一定会再来。
漫步在牡丹园中,一株株牡丹恍若一个个仙子,身带灵气,向我走来,我仿佛身处繁花盛开的牡丹园,沉浸在“雅称花中为首冠,年年长占断春光”的牡丹梦境里,这正是“梦寄唐风花放千年真国色,情牵古县缘投三合贮天香”的古县牡丹园给我的感受!
古县真是古,自古而今,蕴藏了太多的向往,看过那冠绝天下的牡丹,不到4公里路,我们来到了石壁村张家大院,这是在太岳山腹地保存完整的深宅大院。张氏家族自明末迁居石壁,挖窑洞,扎篱笆,务农为本,苦心经营。至清嘉庆、道光年间,张氏家族经过不断奋斗,已经成为一个集习武从文、务农经商、出仕为官于一体的官宦家族。据张氏族谱记载,百余年间,张家大院走出大学士、举人、秀才、廪贡十余人,先后有多人担任过千总、知县、军医长、首席检察官等职务,张家有“父子登科”、“兄弟同榜”之美誉。张家逐渐发迹后,成为当地富户,开始在石壁村修建院落。清朝末年,本县出现较大兵灾和荒灾,民不聊生,纷纷四散逃生,大量土地荒芜。张家抓住机遇,先后数次“领荒”,即用很少的钱买得很便宜的土地,到民国初年,张家已在岳阳、安泽、洪洞等县购置土地两万多亩,年收租余石(合余万斤),成为当时岳阳县(古县的古称)最大的"万石侯"。在经营土地的同时,张氏家族还在县内外开钱局,办店铺,不断经营发展,成为古县晋商的代表人物。富甲一方的张家修家建院,逐渐建设成今天的张家大院。
站在张家大院前,豪华气派的门楼证明着雄厚的财力。大院依山而建,后窑前房,据现存建筑的脊檩题记记载,为清同治九年至光绪五年重修后的遗存。大院建筑以北方传统的四合院为主体,院落分上下两院及部分独立小院,以砖砌窑洞为主体,面宽三间,进深三间,前后各一间作廊,檐下柱头和梁间花斗、花拱、梁架精雕细刻,规整美观,是古县保存完好的古建筑,也是古县规模最大的古民居。宽敞豪华的的会客厅显示着主人的富足,后院高屋上悬"深藏若虚"匾额,则告诉你那是张家小姐的深闺绣楼。站在院中,仿佛还能看到绣楼上的小姐倚楼伫望的寂寞神情。
张家大院或许没有山西许多晋商大院的气势,但院落精致的雕刻却别有风味,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首先是大门口左右两边的砖刻,一边是“一路连科”,波浪滚滚的水上,莲花盛开,水鸟、鱼儿水中呼应。一边是“绶带贺寿”,三个长在枝干上的寿桃,上面有一只仙鹤凌空欲飞。两块砖雕的周边铜钱串联绶带,上面两角各有一只麒麟,表达麒麟送子的美好祝愿。踏进大门,迎面的照壁上面如屋脊,有房檐、屋瓦,下面是祈福吉庆有余的装饰。中心部分两边盛开的干枝梅花簇拥着背负莲蓬、葡萄、寿桃、美酒,头戴装饰的大象,寓意张家多子多福、延年益寿。照壁背面则是圆圆的鼓上三狮戏球的图案,寓意吉庆有余。还沉浸在精美的砖雕中的我,进入大院,又被正房的窗棂和木雕吸引了。房屋窗棂庄重气派:窗上有窗,窗格大小不一,格套格,框连框,六边形雪花图窗棂预兆着丰收之意,龟背纹圆形窗棂如同人们的眼睛一闪一闪,让人顿觉亲切。房檐下岁月剥蚀的彩色雀替木雕,五层分布,每层雕刻图案不同,有仙鹤、鱼、各种花卉和人物故事等,寓意丰富,无不显示着主人的豪华、气派与富贵。每一幅雕刻,都给人一种生活情趣和艺术享受。张家正房门柱上的对联:“泰而不骄正乎内外厚德载物,勤且尚俭永自春秋书剑传家。”体现了张家的家风、家教和得以在古县、在晋南富甲一方的原因。
张家大院灰砖黛瓦的建筑细节、建筑风格,体现出前人的生活情景和浓厚的传统文化沉淀。置身院内,叩响一个个锈迹斑斑的老门环,推开一扇扇吱呀作响的老木门,走进一间间饱经风霜的老屋,脑海中就浮现出一位位老人勤谨奋发的画面。张家大院展现给人们的不仅仅是建筑群落,也不仅仅是张家的万贯家财、“万石侯”,和让人嗟叹的昔日盛况。更多的是前人那种艰辛创业的精神和一段已经流逝却依然值得回味的历史时光。徜徉在张家大院,心有别样的感觉,三百多年来,张家几代人精心建造而成的张家大院,它由兴到盛、又由盛至衰,如今,仍在历史的烟云中静看花落花开。
古县三合村的这株白牡丹是我国现存最大的野生白牡丹,这株牡丹最大,开花最多,堪称“天下第一牡丹”。
牡丹园一角。仙子像整体洁白细腻,晶莹典雅,富贵端庄,是目前国内最高的汉白玉塑像。
仙子阁前白牡丹环伺在四株芍药花中,在当地百姓心中,一直把白牡丹敬若神明,每逢花开季节,赏拜之风日盛,牡丹仙子有求必应,造化乡里,美名千载传颂。
盛大的牡丹花会。
张家大院是太岳山腹地保存完整的深宅大院。
照壁上面如屋脊,有房檐、屋瓦,下面是祈福吉庆有余的装饰。中心部分两边盛开的干枝梅花簇拥着中间背负莲蓬、葡萄、寿桃、美酒,头戴装饰的大象。寓意张家多子多福、延年益寿。
照壁背面是圆圆的鼓上三狮戏球的图案,寓意吉庆有余。
大院房屋窗棂庄重气派:窗上有窗,窗格大小不一,格套格,框连框,六边形雪花图窗棂预兆着丰收之意,龟背纹圆形窗棂如同人们的眼睛一闪一闪,让人顿觉亲切。
后院高大建筑上悬"深藏若虚"匾额,则告诉你那是张家小姐的深闺绣楼。站在院中,仿佛还能看到绣楼上的小姐倚楼伫望的寂寞神情。
在楼上看张家大院。
窗棂上既有砖雕也有木雕。
屋前精美的砖雕。
房檐下岁月剥蚀的彩色雀替木雕。
木雕五层分布,每层雕刻图案不同,有仙鹤、鱼、各种花卉和人物故事等,寓意丰富,无不显示着主人的豪华、气派与富贵。
墙上比较简单的土地龛。院内的驴拉磨。铁匠炉。农具。秧歌队踩高跷欢迎游客。
来源:太原道
发布:中国经贸融媒体中心
责编:无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