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志成城写在成武县荣获省级文明县
2023/3/23 来源:不详众志成城
——写在成武县荣获“省级文明县”称号之际
文明创建,喜结硕果。12月30日上午,全省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济南举行,成武县喜获“省级文明县”荣誉称号,县委书记崔学民参加大会,代表成武73万人民捧回了“省级文明县”奖牌。
“省级文明县”,这份沉甸甸的荣耀凝结着73万成武人的激情和心血,众志成城,得来不易。其背后是广大干部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由我”的历史担当,埋头苦干拼来的,是全县人民戮力共创的结晶,熠熠生辉。创城路上,感谢有你!
近年来,成武县成功创建市级文明单位(村镇、社区、校园)64个,省级文明单位(村镇、社区、校园)75个,年县级及以上文明村覆盖率达到85.6%,先后荣获省级园林城、省级“双拥”模范城、省级卫生城、省级食品安全先进县、省级健康示范县、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中国生态文明先进县、全国城市环境优秀县等荣誉称号。
这不仅是成武人民的荣耀,更是成武的底气所在,将为成武这座千年古县增添更多亮色。
回望创城路
从目标到行动千斤重担大家挑
年初,新一届县委、县政府立足成武实际,深思熟虑,着眼长远发展,作出了创建省级园林城、创建省级“双拥”模范城、创建省级卫生城、创建省级文明城的决策部署。自此,成武创城工作正式吹响集结号,全面打响创城攻坚战。
四年来,县委、县政府同频共振,高度重视,始终以不达目标决不罢休的决心,以志在必得的信心,把创建为民作为出发点,实行县四大班子领导包战区、包社区、包网格、包路段的“四包”工作责任制,在全县上下形成了机制健全、责任明确的创城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了部门整体联动、上下齐创共建的创建工作格局。
县委书记崔学民,县委副书记、县长黄福常,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刘湛清、县政协主席马崇峰、县委副书记韩耀辉等县领导亲自指挥,一次次召开动员大会,一次次开展专项督查,一次次召开推进会、调度会,一次次实地深入街道、机关、社区、学校、乡村等创城一线进行检查指导,不断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聚焦薄弱环节,紧盯重点部位,对照测评指标,奔着问题抓整改,瞄着堵点破难题,力求给群众带去更多实惠。四年来,印发文明倡议书、创城手册等宣传资料10万多份,策划举办群众性文体活动多场次,设置大型公益广告宣传多处,创建氛围浓厚。
全县各级各部门牢固树立全县“一盘棋”思想,服从指挥、主动作为,县直单位“一把手”更是亲自部署、靠前指挥,做到问题在一线解决、成效在一线体现,千斤重担大家挑,形成了创城合力。在城市街角,环卫工人们加班加点奋战在第一线,全天候不间断地进行环卫保洁;在商业区,城市管理执法人员来回巡查,整治店铺占道经营,规范车辆停放;在交通主次干道,交警不畏严寒酷暑,风雨无阻维护车辆秩序,保障安全出行;在居民区,社区工作人员们忙碌奔走、动员宣传;在政务大厅,工作人员面带微笑,耐心服务,擦亮城市“会客厅”;在学校里,教师们引导学生开展文明实践活动,让崇德向善的道德之花在校园绽放……
特别是年,全县上下创城决心与信心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全县人民克服疫情带来的影响,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推动创城工作向纵深发展。
围绕《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体系》“两个体系”的要求,制订了《成武县年创建省级文明城市攻坚行动方案》、《成武县省级文明城市实地考察点位创建标准及责任分工》、《成武县年创建省级文明城市责任清单》等系列文件,明确了“89个单位职责清单”、“40类实地考察点位标准”、“十大攻坚提升行动”、“十二个战区责任制”等,突出抓好“治违”、“治脏”、“治乱”、“治差”。
从开展街景容貌整治活动到城中村、城乡结合部、背街巷道卫生整治,从开展农贸市场、早夜市规范整治活动到“八小”行业集中整治,从开展畜禽养殖场(户)、废品收购站、砂石料场专项整治活动到除四害专项治理,县直各单位齐上阵,从大局出发,给什么工作就干什么工作,交办什么任务就完成好什么任务,承担了大量工作;永昌和文亭两个街道办事处率先行动,积极主动,发动广大群众参与,得到广大群众的大力支持。
全县多家商铺、宾馆、饭店、网吧、超市业主,主动清理门前三包,撤除临街摆设,更换牌匾。一些群众为了配合小区绿化、硬化工作,主动铲除自己的小菜园,积极投身创城工作。
四年来,攻坚克难,啃下了一个个“硬骨头”,省级园林城、省级“双拥”模范城、省级卫生城、省级文明城创建取得显著成效,四块奖牌相继成功收入囊中,提前实现了既定目标。期间,还成功创建了省级食品安全先进县和省级健康示范县,以优异的成绩向全县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答卷。
回望创城路
创建为民创建惠民群众幸福指数与日俱增
创城为了什么?县委书记崔学民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铿锵有力——创建为民、创建惠民。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成武县在创建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真正把创城的过程变成群众享受创建成果的过程。
“创建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我们创城,绝不仅仅是为了争一个称号,拿一块牌子,而是通过创建这个过程,来提升城市的内涵,着力推进人的城镇化,不断改善城市环境,来提升提高城市的品位,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水平,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崔书记的讲话深入人心。县委不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成武县大力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优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形象,提高市民素质和城市的文明程度,把改善人居环境、改善民生作为创建工作的重要着力点,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强化环境综合治理,启动了事关民生的市容环境、交通秩序、市场秩序、社会秩序集中整治,重点实施了城区主次干道升级改造、打通断头路、城市亮化绿化和公园健身广场等一大批基础设施工程,城市功能日臻完善,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与日俱增。
为了让市民群众在创建中得实惠、享便利,用实际成果争取群众的支持。成武县抢抓棚改政策最后窗口期,加快“城中村”和“棚户区”改造,累计拆迁3万多户,居全市首位,规划建设了25个回迁安置区,棚改群众陆续进行了回迁。
四年来,实施城建重点项目多个,完成投资多亿元,城区规划面积扩大到平方公里,明清县衙、吕氏民居、民国女子学校等历史遗址进一步修复,留住了文化乡愁。
按照城在水边、水在城中的建设理念,做靓城市、做优生态,新建续建特色桥梁16座,实现通车通航13座;建成了文亭湖湿地公园、大台遗址公园、相马广场、红旗广场等公园广场12处,新增水面、绿化面积近万亩,“古郜成武、月光水城”生态魅力得到显现,水韵新城基本成型。
特别是围绕北部新城建设,规划建设了2处高中、2处初中、6处实验小学,有力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郜城水街、相马湾、会馆金街沿河古建筑全速推进,主次干道亮灯率达到%,3公里特色水街经济圈逐步形成。全面落实“公共交通优先”原则,购置新能源城市公交60辆,规划公交线路13条,暂时开通运行公交线路6条,投放公共自行车辆,公共自行车站点座。
此外,成立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在全县13镇街成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在个村(社区)成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上万名干群成为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志愿服务城乡遍地开花;每年举办各类曲艺大赛、鼓吹乐大赛、农村文化艺术节、太极拳展演、书画摄影展等活动多场次;建成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乡村少年宫、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阵地50多处。三年来,共评选“道德模范”、“四德之星”、“孝贤之星”等模范人物余名,“好媳妇好婆婆”名,文明家庭户,“十星级文明户”户,发挥了良好的社会带动效应。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也实实在在感觉到,创城,不仅是县里的事,自己才是最大的受益者。
“刘楼沟也都修了,剧院也修整的这么好,你看这环境多好,现在水更清了、天更蓝了、地更绿了、路更畅了、城市更美更亮了,住在这样的城市里,我们的心情更加舒畅,都不用出去旅游了……”说起成武的变化,祝汉青这位土生土长的81岁“老成武”滔滔不绝。
近年来,他亲眼见证了成武巨大变化。和众多的“老成武”一样,祝汉青原先住在郜城河边的棚户区内,如今搬进了“枕河而居”的新楼房。在祝汉青的眼里,成武核心区的发展也和他的生活一样,经历了一场“脱胎换骨”的转变。
“看看现在,这城市多美,移步换景,随手可拍,每一张都是大片。”住在贾河嘉园的霍珊红是一位摄影家,他拿出以前拍的县城的老照片,对着满眼如画的风景,啧啧赞叹道。
回望创城路
成绩得来不易可喜可贺经验弥足珍贵
回首创城之路,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这几块沉甸甸的奖牌,更重要的是积累了有益经验。
一是必须坚持党委政府对创城工作的坚强领导。县委、县政府成立创城指挥部,实行县级领导包保创城责任制,20多名县级领导挂帅出征,分头指挥各项战役,督促各级各部门主动作为,12个战区,同步推进,共同打好一场场硬仗。
二是必须坚持用战略眼光和系统思维推进创城工作。将创城纳入了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重点民生事项,形成了创城工作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互促互进、相得益彰的良好局面。
三是必须坚持用人民满意检验创城工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创城为了人民、创城依靠人民、创城惠及人民的思路,把人民高不高兴、满不满意、答不答应作为创城工作的最高标准,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让人民群众成为创城工作的参与者、创城成果的享受者,也无不是为了更好地增进百姓福祉。正是靠着这种“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发展思想,我们才能够不忘初心,一路前行,推动成武经济社会的持续向好。
四是必须坚持用持之以恒的作风推进创城。在过去的四年中,有一个关键词引起了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