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中部一古县,有文都之称,还成就一
2022/8/9 来源:不详成都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pf.39.net/bdfyy/zqbdf/150109/4555379.html
安徽古称江淮大地,因长江、淮河两条大江大河流经安徽而得此称谓。因境内有皖山、春秋时期有古皖国而简称“皖”。我国南北方地理分界线淮河穿安徽而过,将这里一分为二,使得安徽既有北方的豪迈爽快也有南方的细腻温婉,徽风皖韵巧妙融合,共同成就了江淮大地的锦绣华章。
安徽之名得名于康熙六年也就是公元年,原来的江南省一分为二,由安庆、徽州两府各取首字组合成了全新的安徽省。和历史并不久远的安徽省相比,我们今天要说的这个古县“辈分”可高出不少,它不仅享有“文都”的美誉,还演绎了一段邻里相让的千秋佳话世代传颂。
桐城位于安徽省中部偏西南,东临长江,西靠大别山,承东启西,连南贯北,自古即为“七省通衢”之地,水运更可以直接通江达海,抵天柱而枕龙眠,牵大江而引枞川。早在原始社会就有先民在这块土地刀耕火种,繁衍生息,留下文明的种子。夏商时期属扬州,周时在此置桐国,因适合种植油桐而得名。
唐至德二年即公元年,因忌讳安禄山叛唐,同安县去“安”字,改称桐城县,这便是桐城作为县名的得名之始。之后的历代虽建制多有不同,归属也多有变化,但“桐城”之名一路沿用至今前后已历经一千两百多年。龙眠山蜿蜒而多秀,龙眠河水光潋滟,穿城而过,这座城市有迷人山水也有人文典藏。
桐城是清朝散文流派“桐城派”的起源之地,也是著名的“院士之乡”,这里自古即有崇文重教的传统,孕育了统领清朝文坛两百多年的“桐城派”,也先后走出三千多名博士和近二十名院士。文章甲天下,冠盖满中华,“文都”的美誉可谓实至名归。
我们常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在桐城的西南一隅有一条建于清康熙年间的巷子就见证了邻里礼让的高尚之风。康熙年间有一个出自桐城、赫赫有名的大学士张英,他家隔壁邻居要建新房,想占用张英家的三尺之地。老家人不同意邻居的做法,两家人因此交恶打上了官司。
老家人想借助张英朝廷上的关系给邻居以压力来化解此事,于是给张英写了一封家书。然而张英收到书信后仅仅回应了28字:“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有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收到家书的老家人瞬间明白了张英的意思,主动向邻居退让了三尺之地,邻居见状也深感惭愧同样让了三尺。
就这样形成了如今六尺巷子宽六尺的格局也让邻里礼让之风世代传承。现在的生活中常常有人为了一件小事斤斤计较,为了不让自己吃亏咄咄逼人甚至甚至睚眦必报,六尺巷的故事也在告诉后人懂得礼让与包容,退一步反而能柳暗花明。
你对安庆北大门、“文都”桐城还有哪些深刻的记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