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百科内柔外刚的完美宰相蔺相如

2022/8/8 来源:不详

蔺相如(前—前年),战国时赵国上卿,今山西柳林孟门人,一说山西古县蔺子坪人,官至上卿,赵国宦官头目缪贤的家臣,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

根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所载,他的生平最重要的事迹有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与负荆请罪这三个事件。

城不入,臣请完璧而归之。——《资治通鉴·秦纪》

“城不入,臣请完璧而归之。”这句话可以简化为成语“完璧归赵”。这是大家熟悉的故事。秦国以十五座城池为条件,想与赵国交换和氏璧,实际上是间接地以武力相威胁,使其无偿奉献和氏璧。如果答应吧,赵国害怕和氏璧有去无回,十五座城池也换不回来;如果不答应吧,又怕秦国以此为借口。出兵攻打赵国。正在左右为难之际,蔺相如自告奋勇,前往秦国,凭借其机智和勇气,使和氏璧完好无损地回到了赵国。由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成功者往往是把聪明机智作为自己成功的第一要素。

怒发冲冠

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释义:形容人的愤怒达到了极点。

赏析:赵国得了一块稀世之宝“和氏璧”:秦王听说之后,就连忙给赵王写信说:“我愿意拿十五座城换这块璧:”赵国势弱,秦国势强,不给怕得罪秦国;给了又怕秦国不给城。后来赵王派有勇有谋的蔺相如去秦国完成这项以璧换城的使命。但秦王并无真心给城,蔺相如便借口说璧上有一小斑点,要指给秦王看;璧拿到手后,蔺相如“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怒斥秦王不按协议办事。唐戴休埏《古意》:“投笔弃繻生,提戈逐飞将。拔剑照霜白,怒发冲冠壮。”

完璧归赵

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释义:后因用“完璧归赵”泛指把原物完好无损地归还给物主。

赏析:秦昭王得知赵惠文王得到了和氏璧,想假装拿十五座城池与他交换,借此来骗取和氏璧。赵惠文王只好派蔺相如前去进行交易,秦王拿到和氏璧后,只顾把玩,闭口不谈城池交换之事。蔺相如略施小计骗回了和氏璧,并派人连夜将和氏璧送还赵国。明汪廷讷《种玉记·促晤》:“再休思重回兰房,那虏骑如云不可当,便得个完璧归赵也,怕花貌老风霜。”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十六章:“请放心,不要多久,这两件东西定会完璧归赵。此事放在弟身上好啦。”

“蔺郊无霜”的传说

山西榆次长凝镇,说起镇里南蔺郊、北蔺郊、相立村,不得不提起一个人,那就是蔺相如。当地人为纪念这位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还在三个村中心的北山半山崖上修建了蔺相祠,俗称“宰相庙”。

蔺相祠依山坡凿石洞而建,其后的山洞与整座山融为一体。整个庙宇虽然不大,但气势宏大、十分庄重。庙宇间,一副对联最先映入眼帘,“正气摄强秦缶以击璧以完姓氏至今辉梓里,和衷柔傲帅天可回霜可却精神亘古社山河”。这副记载了蔺相如辉煌一生的对联,包含了“完璧归赵”、“渑池会”,“将相和”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庙内还立有石碑一通,它详细讲述了当地奇特的自然现象——“蔺郊无霜”的来源。

传说,蔺相如生于蔺郊长于相立,那时这三个村子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每年“秋分”各村都要唱戏。有一年,“秋分”又到了,这三个村的庄稼比往年长得更差,但戏又不能不唱。正当三个村锣鼓喧天地唱戏时,身居宰相的蔺相如却在赵国的京都长吁短叹,满脸愁云。赵王觉得奇怪便问:“你的家乡大唱好戏,热闹非凡,而你却愁眉紧锁,这是为何?”蔺相如对赵王说:“我们当官的在京城吃酒作乐,岂不知我家乡的百姓却因连年歉收,连肚子都吃不饱啊!”说罢,他连连叹气不止。当赵王问到连年歉收的原因时,蔺相如诉道:“我的家乡柳叶镇(即长凝镇)每年秋霜早至,庄稼年年遭受霜打,难以成熟。尽管村里在唱戏,但老百姓们却都是嘴啃黄连手弹琴——苦中作乐。”赵王恻隐之心顿生:“孤赐柳叶镇周围四十里无霜。”至那年起,柳叶镇周围真的“四十里肃霜不至,秋禾无害,土人实受公福”。

“蔺郊无霜”给柳叶镇附近三个村的百姓带来了丰收,为了纪念蔺相如为民造福的业绩,后世百姓特在“四十里肃霜不至”的中心山崖上修建起了一座庙宇,这就是今天的蔺相祠。

据记载,蔺相祠于乾隆五十七年始建、道光二十五年重修,重修至今风雨沧桑余年,古祠内外已面目全非。年2月,以相立村为主联合南、北蔺郊三村成立了重修蔺相祠管委会,开始筹款修祠。同年的农历七月二十八,“蔺相祠”修缮一新,三个村的百姓万分高兴,也把这一天定成了蔺相祠庙会。

内柔外刚的完美宰相

蔺相如的少年时期生活安定,在学校学到了许多知识,但在他15岁左右时秦国攻占了蔺地,蔺氏族人只好迁移到靠近赵国都城邯郸的太行山区。蔺相如也随着父母逃亡到邯郸附近的蔺家河,颠沛流离的困难生活,使蔺相如磨练了意志,丰富了阅历。

后来,蔺相如做了赵国宦官头目缪贤家中的一名门客,并深得缪贤的信任。

战国后期,秦、赵之间的外交、军事斗争日趋复杂起来。赵惠文王十六年(前年),赵国得到楚国的和氏璧,秦昭王(前~前年)派人送给赵王一封信,向赵提出以15座城邑换赵之“和氏璧”,一块璧玉无论多么宝贵,也不可能与15座城池相提并论,这只不过是秦国向赵国强索“和氏璧”。宦官缪贤推荐手下门客蔺相如出使秦国,蔺相如奉命带璧使秦,当庭力争,完璧归赵,从此脱颖而出。

蔺相如回国以后,赵王认为他是个勇士,又有智谋,出使到诸侯国家能不受辱,就任命他做上大夫。后来,秦军攻打赵国,攻下石城。第二年秦军又攻打赵国,杀了赵国两万人。赵惠文王二十年(前年)秦王派使臣告诉赵王,打算与赵王和好,在西河外渑池(今河南渑池县西)相会。这是秦对赵的又一次政治胁迫,蔺相如主动随赵王同行赴宴。在会谈中,蔺相如以其机敏和雄辩,阻止了秦的欺侮,挫败了秦的胁迫,不但没有使赵王受屈辱,反而大长赵国的志气,大灭秦国的威风。渑池会结束后,回到赵国,因为蔺相如功劳大,赵王任命他做上卿,位在廉颇之上。

时势造英雄,在纷繁变幻的战国时代,涌现出大批文臣武将,他们各展其才,在那丰富多采的英雄画廊里,位置显赫,映照千古。蔺相如可以说是比较突出的一个人物,一名门客按正常升迁,很难位居国相地位,但秦赵之间的尖锐斗争,为其提供了机会。难得的是在强秦意图兼并六国、斗争逐渐尖锐的时候,他不仅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气,让秦国的图谋屡屡受挫,而且拥有容人之量,胸怀广阔以大局为重,“先国家而后私仇”。蔺相如、廉颇二人结成刎颈之交。将相之和,使秦国长时期内不敢出兵攻打赵国,保证了赵国在尔后15年内,团结一致,共同抗秦。

关于蔺相如逝世的情况,没有完整文字记载。民间有两种传说:一说“渑池会”之后,秦意出兵攻赵,赵王便以太子郚作为秦国人质,以求和平。赵王怜太子可怜,派相如赴秦地侍太子。不料太子在秦得急症而亡,相如因此获罪,被处极刑。一说赵悼襄王时,秦攻赵,廉颇子廉丕应战惨败,蔺相如闻讯惊叫,口吐鲜血而死。这些传说都不足为凭。倒是《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有赵孝成王七年“蔺相如病笃”的话,看来病死的可能性比较大,而且是死在赵国首都邯郸任所。经查阅资料可见,他应该是自然死亡,当时的赵国依靠他和几位武将支持赵国生存,赵王巴不得他多活几年,怎么会把他杀了呢?

计救缪贤

蔺相如在赵国宦官头目缪贤家里当舍人,地位阜微。一次。缪贤犯了罪,私下打算逃到燕国。这件事叫蔺相如知道了,及时阻止缪贤说:“您根据什么知道逃到燕国后燕王会收留您?”缪贤说:“我曾经跟着大王和燕王在国境上相会,燕王私下握着我的手说希望跟您交个朋友。根据这个知道他会收留我,因而想去投奔。”

蔺相如摇了摇头对缪贤说:“赵国强,燕国弱,而您又得到赵王的宠信,所以燕王才想跟您结交。如今您竟然从赵国逃亡,投奔燕王,燕国怕赵国,从形势看必然不敢留您,把您捆起来交给赵国。您不如脱下衣服露臂膀趴在剁人的砧子上请罪,那就可以侥幸得到解脱。”缪贤一听也是,于是就照着蔺相如的话去做,赵王果真而赦免了缪贤。从此,缪贤对蔺相如另眼相看。

将相之和,千古流传

秦、赵渑池之会以后,因为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地位在廉颇之上。廉颇说:“我作为赵国大将,有攻城野战的大功;蔺相如只不过是耍嘴庄子的功劳,反而地位比我高,况且相如平素是个地位卑贱的人。我感到羞耻,不甘心在他下边。”并扬言说:“我要是见到相如,必定羞辱他。”相如听到以后,不愿和他相会。相如在每次上朝时,常常说自己有病,不想和廉颇争高下。不久,相如出门,望见廉颇,便回过车来躲避,不让廉颇看见。蔺相如的舍人共同对相如说:“我们之所以离开亲人而来侍奉您,只是羡慕您的高义。而今您跟廉颇同列,他宣扬恶言而您却怕他、躲他,恐惧得太过分了。这种做法,就连普通的人都会感到羞耻,更何况您呢。我们不肖,请求辞去。”相如坚决阻止他们,说道:“诸位认为廉将军和秦王比起来怎么样?”舍人们说:“不如。”相如说:“象秦王这样的威势,听凭我在朝廷中怒叱他,诲辱他的群臣。我虽不中用,难道还怕廉将军吗?但是我想强秦之所以不敢对赵国进犯,只不过因为我们两人在赵国的缘故。如今,设若两虎相斗,必然是势不共存。我之所以这样做,是把国家急难放在首位,把私仇放在后面。”相如这番话被廉颇听见之后,深受感动,便脱去上衣,露出臂膀,背上抽打人用的荆条,通过相如宾客介绍,来到相如府中请罪,说道:“我这个鄙贱的人,不知道将军宽宏大量到这种地步。”两人终于和好,成了生死之交。

这是一段近乎家喻户晓的故事,时间已过去了两千多年,人们还在歌颂蔺相如的机智勇敢,不畏强敌,迫使敌人就范以及不计个人恩怨,以国家利益为重,不以一己荣辱为念的高尚品德。

蔺公之墓

临潼区东15公里,戏河之西,临马道北,有座占地平方米,高15米,呈方形隆顶的古冢,为战国七雄之一赵国上卿蔺相如之墓。

关于蔺相如墓,历史上众说纷纭。但据清·康熙《临潼县志》载:“相如墓在马崖道上”。清代著名考古学家,陕西巡抚毕沅亦为之树碑曰:“赵大夫蔺相如之墓”(年,戏河人在戏河桥下捞出此碑,后一直保存在戏河小学,“文革”期间被毁坏)。

自古以来,关中一带流传着蔺相如尸葬临潼的生动故事。相传,蔺相如“完璧归赵”后,赵王以蔺相如出使强秦而不辱使命,遂列为上大夫。“渑池之会”蔺相如使秦王击缶,立大功,又被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后秦出兵攻赵,赵王以太子郚作为秦国人质。赵王怜太子孤儿,派相如侍太子。相如告太子曰:“骊山乃下绝胜”。民谚云:“要吃粮,有个面张岭;要吃油,有个泷河川;要用钱,还有大小二金山。此外,有个上天梯,上到天下还嫌低……”太子听罢欣然前往。相如偕太子游骊山,不料太子得急症而亡。相如因此获罪,被处极刑,割头挖心,葬于骊山戏之滨,赵太子郚尸体也埋在骊山阴坡,名“赵太子墓”,当地人叫“龙骨堆”,至今犹在。蔺氏的家族因此受其株连,为了逃避这场灾难,蔺字去头,挖心(“佳”),改姓为门,祖祖辈辈居住在墓之西北,名门家村。

至今,门家村人仍尊蔺相如为其祖先,每年扫墓祭奠。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yf/111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