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一古镇,低调又美丽,不是嵩口和双溪
2023/7/10 来源:不详白癜风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210620/9083902.html
漳平崇山峻岭双洋古镇宁洋县历史悠久,水乡丰富,自然资源丰富,人文景观优美,生态环境优美。古街、古巷、文庙、武庙、廊桥、麟山白塔、古民居等都保留着悠久的历史记忆,留下了厚厚的乡愁。风雨桥承载着古镇流逝的岁月,麟山白塔见证着古镇时代的变迁。
思乡是历史的记忆,
思乡是脉络的传承
忧虑是对历史的保存
思乡是一个精神家园。
闽西漳平镇崇山峻岭中,曾有中国最小的古县治宁洋县,给世人留下浓厚的乡愁,留下了岁月的痕迹。宁洋古城-今天是福建省历史文化名町漳平市双洋町。
双洋古镇位于交通要冲的大田、永安、新罗、漳平四县市区,是群山拥抱、水陆融合、物产丰富的古镇。明朝,隆庆年(公元年)置宁洋县,年7月国务院颁布法令,撤县改乡,年。成立之初,共有4区25乡。所以,双洋古镇追溯千年,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古韵深厚,乡愁厚重。
双洋古镇三面环水,石坑溪、元当溪就像两条环水环城的玉带河,溪水潺潺,清澈如镜,东洋、西洋村尾合成宁洋溪,故称双洋。宁洋溪从此穿越峡向南奔跑,蜿蜒百里,汇入九龙江。据《宁洋县志》报道,宁洋县城墙长米,高6米,由城砖砌成,城内建有南门街、跑道街、青龙街、白虎街等4条10巷,文庙、武庙等。
那时候,市井繁华,商贾云集,酒旗招展,美食飘香,太监往来,全是 昏。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以其山川美丽、溪川险峻而闻名,曾两次去宁洋村,三天后进入宁洋县的旅馆,欣赏山川,品尝菜肴,留下程越迫,流越急的传世名句。战乱浴火,历史变迁,溪水南流,景象难留。今天的宁洋古城,既没有古老雄伟的城墙,也没有过去的跑道街等繁华的市井,只剩下古城墙的砖块遗迹。现在宁洋县内可以看到巨大的古井(青龙街)和古庙、古店、古石碑、重建的文庙等,恢复宁洋古城的记忆。
四座风雨廊桥,在双洋古镇重修中重现宁洋古城的历史风采,激起人们心中的涟漪。位于东方、西方村尾的化龙桥始于年,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古代建有码头,徐霞客游宁洋两次,从化龙桥码头乘船到九鹏溪。古云桥原名玉江桥建于年,至今已有多年历史,是清代石碑。南门有座太平桥,穿越石坑溪,穿越城市,建于年,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邓瀛桥原称西洋桥,建于年,至今已有多年历史。四座古廊桥都是大石垒砌的脚台,桥是木柱式结构,用于避免风雨。数百年的风雨廊桥,与流动的溪水诉说着双洋古镇的沧桑,夜色和悠闲,在廊桥上弹琴唱歌的人很多,古道今,有时会响起掌声和笑声……
南门口的麒麟山,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半山上的圆觉塔,又称麟山塔,塔高七层,八角形白,内藏佛像。建于年的麟山塔,已有多年的历史,是双洋古镇的重要历史景观,俯视宁洋古城的兴衰变化。
两洋古镇的古民居是游客必去的地方,是古镇建筑的宝物。被评为中国传统村落的东方村落,也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现存的古民居70多处,其中东方村占28处,不仅数量多,而且保存好,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吴氏学堂的怡庆堂和景德堂两处。多为清代建设,经过多年,建筑面积达0至0多平方米,建筑古朴,风格独特,木雕石像,彩绘泥塑,功能齐全,古韵盎然。世外桃源应该藏书,月白风清好吟诗大胜靠德,小胜靠智等吴氏学府的耕读文化和德治家理念,培养了很多学生的才能,促进了家业传承,成为古镇的典范。
一进入东方村庄,就会发现眼前这座古色古香、白墙黑瓦的古建筑,与远处青山景形成白绿之间的醉山水画。夏季荷花盛开时,景色更美,人来人往。年CCTV《记得乡愁》栏目对东方村进行了专题报道,目前这里正在建设3A级景区,成为古镇旅游名片、网红卡地。
你在宁洋古县的旧住所、风雨廊桥、麟山塔、东洋古民居群等地游历,如果能找到双洋古镇的一缕乡愁,幸运地看到近百年历史的双洋汉剧、人偶剧,参加百年历史的双洋火龙闹元宵活动等,一定会感受到双洋古镇的悠久文韵!
游历双洋古镇,不仅能找到古老的乡愁,还能感受到这里革命历史的厚重、红色基因的传承。这是红 驻扎的遗迹,这是红九团攻击宁洋城的遗迹,这是32名青年中村参加游击队的革命历史记录,这是革命烈士纪念碑和44名烈士陵园……
恢复洋古县治的记忆,恢复双洋古镇未解的乡愁。宁洋古县曾经是中国最小的县,但已经成为历史的现在的双洋古镇有中国最小的移动车站,继续写着新时代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