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设施全面改善蓄势赋能转型发展澎湃在
2023/6/12 来源:不详
以中欧班列常态化开行为标志,临汾深度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和国际国内双循环,全力打造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
重点城建项目不断拉大城市框架、提升城市品质、改善人居环境。图为市区向阳西路提质改造示范街。
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建设加快推进,基本实现了城景通、景景通。
启动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有效缓解了公共交通“最后一公里”问题。
全面实施“公交优先”战略,群众出行更便捷。
临汾机场成为我市对外开放的“空中走廊”。
围绕“建设新城、改造老城、提升东城、绿色绕城”思路,实施了大批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图为市区解放路街角游园。
古县洪安涧河县城段河道治理工程。
“十三五”期间,临汾铁路建设有序推进。图为大西高铁临汾车站。
电力事业飞速发展。图为电力高空操作员正在野外作业。
高速公路建设稳步推进。图为长临高速与大运高速互通。
“十三五”以来,我市“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成绩斐然,在经济社会转型中起到了先导作用,为临汾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
交通运输事业蓬勃发展。综合交通基础设施供给能力不断提升,综合交通网络不断完善,五年完成公路交通投资.48亿元。高速公路建设稳步推进,吉河高速、长临高速、霍永高速永和段建成通车,隰吉高速、黎霍高速公路开工建设;国省干线公路升级改造有序推进;新改建“四好农村路”公里;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建设加快推进,主线、支线、连接线建成公里,基本实现了城景通、景景通。铁路建设有序推进,运营里程公里。永和、乡宁、侯马通用机场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全市个建制村通硬化路、通客车率达到%,更好地满足了群众出行需求。全面实施“公交优先”战略,市区公交线路达到29条、线路里程公里。启动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完成个站点建设,投放余辆自行车,有效缓解了公共交通“最后一公里”问题。先后开通临汾—长治、临汾—晋城城际公交,为黄河、太行旅游板块的互联互通提供支撑。霍州七里峪景区、翼城、汾西客运站二级客运站先后投入使用,方略保税物流纳入全国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兴荣物流公司纳入交通运输部甩挂运输试点单位。中欧班列恢复运行,成为我市在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方面的一条快捷大通道。智慧绿色安全交通发展成效显著,大数据、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全市交通运输领域加快应用,公交一卡通实现与全国多个城市的一卡通用,在全省率先实现了智慧公交指挥系统,主城区公交线路安装了智能电子站牌;高速公路ETC站点覆盖率达到%,主要客运站实现联网售票。市区所有公交车、出租车全部更新为纯电动车,形成以“电动公交车为主体、电动出租车为补充、公共自行车为延伸”的城市绿色公共交通体系,在全省率先实现城区公共交通“零排放”。运输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淘汰“国三”及以下中、重型柴油货车,全面推进“公转铁”,进一步提升铁路运输发运比例。
临汾机场成为我市对外开放的“空中走廊”。机场现已开通15条航线,通达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22个城市。随着航线网络不断完善,人流、物流、信息流呈现出井喷式增长,由年开航时全国个机场中位,进位到目前位,五年进步50位!今年临汾机场确立了旅客吞吐量突破万人次、进入全国机场排名前名的目标。
城市发展日新月异。近年来,围绕“建设新城、改造老城、提升东城、绿色绕城”的发展思路,我市启动实施了一大批道路桥梁、污水处理、保障住房、公共设施建设项目。尤其是年市委、市政府确定实施的“20+3”重点城建项目、年实施的42项市区重点城建项目,将进一步拉大城市框架、提升城市品质、改善人居环境。一是立体交通框架初见雏形。“十三五”期间迎宾大道立交桥、滨河西路立交桥、鼓楼西街上跨中大街立交桥等工程相继建成,河汾一路跨铁路立交桥、解放路立交桥等立交项目正在加紧实施,城市交通步入高架立体时代。二是更新老城道路网建设。“十三五”期间实施了鼓楼南北街道路拓宽改造和解放路老旧建筑拆除改造工程,先后新建滨河东路辅道、建成古城路、拓宽向阳西路、翻修燕尔巷、改造步行街,老城焕发新活力。三是加快东城道路工程建设。不断推进东城“五纵五横”骨干路网工程,着力打造了解放东街拓宽改造工程、临纺路北段、枣林路中段等道路工程,快速充实了东城道路网,有效推动了东城各类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加快实施打通“断头路”“丁字路”,优化城市微循环,连接主次干道,“十三五”期间启动了中大街中段及南段、迎春街南延、体育街南延、锣鼓桥西延等道路工程的建设,改善市区道路网布局,进一步提升城市通行能力。五是生态环境治理项目加快推进。实施了第三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第四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汾河城区段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建成滨河东路迎春园和海棠园,水塔游园正在加紧施工,推动市区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环境产业园项目加快推进,大大提升我市污水垃圾处理能力。六是民生保障和公益项目大力实施。现代文理学院转设新校区、漪汾花园公租房、临汾市第二中心小学、漪汾小学等公益项目和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的启动实施,城市供热、供水、供气等设施的不断完善,城市服务功能得到很大提升。
在水利事业方面,我市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十三五”期间全市水利建设总投资达50.9亿元,水利保障能力不断增强,水利服务领域不断拓展,水利改革与管理取得重要成果。大水网及配套小水网工程扎实推进。引沁入浮工程一期隧洞贯通,完成投资3.72亿元。规划建设的6座水库中,汾西北掌水库、蒲县刁口水库主体已完工;蒲县四沟水库目前正准备竣工验收;尧都区仙洞沟水库大坝已封顶,隰县南峪水库年底主体完工,浮山臣南河水库年4月完工,全市水资源配置和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进一步夯实。农田水利建设稳步推进,“十三五”期间共投资5.78亿元,实施了提黄灌溉、大中型灌区节水续建配套改造、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等农田水利工程,恢复改善灌溉面积38.55万亩,新增灌溉面积7.2万亩。农村饮水安全标准显著提升,“十三五”期间共投资8.7亿元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处,巩固提升了.9万人的饮水安全条件。水库移民工作开展顺利,防汛工作扎实有效,安全管理进一步加强,水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和提升。
电力事业飞速发展。从电力指标看,年1-12月全社会用电量.33亿千瓦时,较“十二五”末增加61.29亿千瓦时,增长41.97%;10千伏及以上线路总长达到2万公里,增长59.2%;全市装机规模.84兆瓦,较“十二五”提升22%,清洁能源装机规模占比由0.88%提升至16.42%。“十三五”以来,国家电网已在临汾投资45.01亿元,较“十二五”提升1.2%。聚焦临汾经济社会发展,持续优化电网网架。累计投运投运千伏变电站1座、容量万千伏安;新(扩)建千伏变电站6座、容量万千伏安,新建千伏线路.7公里。新(扩)建千伏变电站11座、容量96.75万千伏安,新建千伏线路.09公里;新(扩)建35千伏变电站8座、容量30万千伏安,新建35千伏线路.83公里。主网以霍州、孟门、临汾3座千伏站为支撑,沿汾南北,沿黄、沿太岳分别4个千伏环网形成“三角四环”骨干网架。全面保障了洪洞华翔、山焦、侯马建邦等企业转型发展需求,深度服务了新能源接入及民生用电。特别是在民生领域,积极推进电能替代,“煤改电”清洁取暖配套累计投资4.33亿元,覆盖尧都、襄汾等共11个县(区),户居民,23个企事业单位,累计解决供热面积万平方米。通过积极推进电能替代示范区建设,综合能源服务快速发展,清洁取暖占比持续提高,为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作出积极贡献。
抢抓“新基建”机遇,在5G网络建设、加大5G产业发展等方面持续努力,我市出台了《关于抢抓机遇加快5G产业发展的通知》,提出了加快5G网络建设部署、推进5G创新应用、加大5G产业发展、构建5G产业生态四大类14项重点任务,到年底,临汾市区基本实现5G网络连续覆盖和商用,全市5G基站累计达0座,开展5G示范应用场景,5G在垂直行业的示范引领作用初步显现,预计到年底,全市城区(含县城)实现5G网络连续覆盖,全市5G基站累计达座,全面推开5G场景应用,5G与垂直行业应用深度融合的新业态、新模式基本成熟,垂直行业新动能接续涌现,5G对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赋能作用明显增强,成为壮大全市数字经济的新亮点。今年,我市实施数字临汾战略,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治理数字化、数据价值化,以信息技术覆盖一二三产,以大数据应用提升社会治理和民生服务水平,推动临汾经济社会高质量转型发展。
原标题:《基础设施全面改善蓄势赋能转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