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发布湖南古镇
2023/5/11 来源:不详新书发布:《湖南古镇》
《湖南古镇》封面
《湖南古镇》于年8月由湖南地图出版社出版,湖南省地名区划学会主编。该书收录湖南全省14市州中代表性古镇共59个,图文并茂,分别介绍其地名由来、建置沿革、地理概况、名胜古迹、历史名人和风物人情等,兼具资料性和可读性。前言、目录如下:
《湖南古镇》前言
陈先枢
城镇作为人类生活聚落形态,是伴随着文明的演进而发展的。《史记》中有“鲧作城廓”和“禹都阳城”之说。鲧即夏禹的父亲,阳城是夏的都城。城、廓各有用途,所谓“筑城以卫君,造廓以守民”。《史记·五帝本纪》又云:“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随着聚居人口的增多,聚落形态也发生了变化,出现了村寨、集镇和城市。历经数千年的风雨,许多古老的城镇在自然侵蚀、兵燹中面目全非,甚至永远地消灭了,遗存下来的也尽显岁月的痕迹,成为值得大家共同珍爱的“国宝”。
今称“三古”的古城、古镇、古村是从历史角度新创的名词。确切地说,是始于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之后。它们之所以备受人们珍视,是因为它们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载体,凸显着各地域、各民族的文化特征,构成了人们对历史文化遗产的认知。湖南属华夏文明历史最悠久的地区之一,从文献资料上可列举的历史名城、名镇、名村很多,但随着岁月的沧桑多已有名无实。我们今天所要保护的是历史风貌尚保存完好的一些城镇和村落,从某种意义上说,能部分地符合世界遗产所定的标准。诸如:能在一定时期内或某一文化区域内,对建筑艺术、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的发展产生过重大的影响;能为一种即将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可作见证的某类城镇格局或建筑群风格的突出范例;能展示人类历史上的重要阶段或重要事件;等等。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洪流席卷这片古老的东方大地,现代化的成果被人们充分的分享,激烈而紧张的生活氛围让人们开始回忆以往的岁月,“寻根热”“回归自然热”“记住乡愁热”慢慢成为人们心头隐隐的向往。“养在深闺人不识”的古城、古镇、古村,如今也慢慢成为人们心中的“世外桃源”。湖南现存的古城、古镇、古村皆凸显出特有的地域、民族特征,具有深厚的地名文化和湖湘文化内涵,乃至传递出远古楚巫文化的讯息。
本书是湖南省民政厅课题项目“湖南古镇”的结题成果,是“湖南地名文化丛书”中的一种。课题关于“镇”的概念,不是指行政区划的建制镇,而是指行政区划境内的某个集镇或小城镇,即“自然镇”。因此,已从镇建制改为街道建制的行政区内仍然有集镇或小城镇,如长沙市望城区铜官街道办事处所辖的铜官集镇;仍为乡建制的行政区内也有集镇或小城镇,如宁乡市沩山乡政府驻地沩山乡集镇。铜官镇和沩山乡集镇都是湖南省政府公布的历史文化名镇。至于“古”,一般说来,地名的出现要早于建镇的历史。本书所录古镇的集镇发展史都在年以上,而地名的出现多在年以上,有的甚至在千年以上。
年国务院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第七条规定“具备下列条件的城市、镇、村庄,可以申报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一)保存文物特别丰富;(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三)保留着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四)历史上曾经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或者军事要地,或者发生过重要历史事件,或者其传统产业、历史上建设的重大工程对本地区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或者能够集中反映本地区建筑的文化特色、民族特色。”
年民政部印发了《全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各地“全面开展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对各类地名进行系统挖掘整理,重点做好千年古城(都)、千年古县、千年古镇、千年古村落、甲骨文和金文地名、少数民族语、著名山川、近现代重要地名等8类地名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制定地名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建立完善管理与保护的长效机制,将我国地名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相衔接,使各类地名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传承和弘扬”。其中对古城、古镇、古村地名文化遗产保护的要求,与国务院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的主旨是完全一致的。其对古镇的界定为:“我国古镇(自然镇)源于古代中心聚落,为一定区域经贸、文化、交通中心,有些逐渐发展为建制镇。千年古镇地名是我国古代小城镇传统文化的历史见证。”
从年起,国务院共公布了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年起湖南省政府公布了五批“湖南省历史文化名镇”。这些已公布的历史文化名镇均为民政部所界定的“自然镇”范畴。本课题所录古镇大多数为已公布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和湖南省历史文化名镇的古镇,也选录了少数尚未公布为名镇但颇具文化特色的古镇。
这些古镇中,既有古集镇、古商埠、古郡县治所、古巡检司所在地,又有文化古镇、游览胜地等。它们各自以历史底蕴深厚的地名掌故、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和人文精神,孕育出灿烂的民族文化之花,成为中华文明精华的荟萃之地。在这些古镇中,有宏伟壮观的古建筑群,有被誉为世界奇迹的考古发现,有特色鲜明的古代园林和街巷民居,有绚丽多姿的民间艺术、风物特产和风俗民情。
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靖港镇,地名文化深厚,明《一统志》云:“唐李靖讨萧铣驻兵于此。”当地百姓为纪念李靖,遂把“沩港”改为“靖港”。现全镇保留木结构建筑占整个建筑的三分之一以上,其中“八元堂”“宏泰坊”“育婴堂”等清代晚期砖木结构建筑,保存完好。全镇古建筑面积超过平方米。
又如洪江镇因其商业之繁盛,被称为“五省通衢”,货币流通量曾居全省第二,仅次于省会长沙。今存明清古建筑余栋,滨江而立,典型的江南营造法式又具有显著的湖湘特色。国家文物局专家罗哲文在考察后惊叹“在中国十分罕见,在世界商业史和建筑史上也具有一定的地位”。
本书所收古镇的编排按湖南省“市州行政区划编码”的顺序,同一市州内的古镇按国家级名镇、省级名镇、其他古镇依次编排;同为国家级名镇、省级名镇者按公布时间先后编排。书中有关建制镇的基础资料均取自湖南省民政厅编、湖南地图出版社出版《湖南行政区划简册》。需要指出的是,本书所录古镇不是湖南全省所有古镇。由于编者掌握和收集的资料有限,课题组虽然做了一些实地调查,但在短短一年内,尚未做到跑遍全省,因此可能遗漏了某些有价值的古镇。望各地提供资料,以便再版时补充。
文中图片除署名者外,由各古镇及其网络提供。省民政厅对书稿组织了评审,参加评审的专家有梁小进、邓世平、杨纯,在此深表感谢。
(前言作者系湖南省地名区划学会会长)
《湖南古镇》目录
长沙市靖港镇
长沙市铜官古镇
长沙市乔口镇
长沙县梨古镇
长沙县果园镇
浏阳市文家市镇
浏阳市大围山镇
浏阳市官渡镇
宁乡市沩山乡集镇
株洲市朱亭镇
株洲市白关镇
攸县新市镇
茶陵县界首镇
醴陵市王仙镇
湘潭县石潭镇
衡阳市南岳镇
耒阳市新市镇
常宁市白沙镇
常宁市柏坊镇
衡山县开云镇
衡东县石湾镇
衡阳县西渡镇
绥宁县寨市镇
绥宁县李熙桥镇
隆回县司门前镇
隆回县滩头镇
洞口县高沙镇
洞口县山门镇
岳阳市陆城镇
临湘市聂市镇
临湘市羊楼司镇
汨罗市长乐镇
岳阳县张谷英镇
津市市新洲镇
桃源县桃花源镇
慈利县江垭镇
安化县小淹镇
桂东县沙田镇
桂阳县荷叶镇
东安县芦洪市镇
宁远县柏家坪镇
江华县沱江镇
洪江市洪江古镇和黔城镇
麻阳县锦和镇
辰溪县辰阳镇
通道县县溪镇
溆浦县龙潭镇
双峰县荷叶镇
涟源市杨市镇
吉首市乾州古镇
凤凰县沱江镇
龙山县里耶镇
永顺县芙蓉镇
泸溪县浦市镇
花垣县边城镇
保靖县清水坪镇
永顺县塔卧镇
永顺县万坪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