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寺塔万人墓黄泥岗宋金河好汉城
2023/3/25 来源:不详引言—名字由来
据《春秋左传》载:“成公四年冬城郓。”《郓城县志》述:“周、春秋,鲁成公四年冬城郓。郓为鲁西鄙,地临曹、卫,尝聚军于此,以防侵轶。”又云:“郓始于春秋。”《说文解字》述:“郓,从邑,军声,鲁有郓地。”郓城二字来源于此。
郓城县今隶属于山东省菏泽市。
黄河图
黄河自西向东沿北部县界流经郓城。
水浒好汉城
水浒好汉城,位于宋江、晁盖等水浒英雄的故乡----山东郓城县,是集宋江武校的武术修学旅游、传统武术绝技表演和水浒民俗风情展示于一体的综合性人文景观,也是一处具有独特魅力的明清时期古建筑群。
水浒好汉城是山东省十大旅游目的地品牌之一“水浒故里”的核心景区之一。它还是中华古民居博物馆、央视推荐钻石旅游线路、水浒故事的源头景区。
水浒一百单八将,七十二名在郓城。郓城是全国武术之乡、中国好汉之乡。郓城水浒好汉城景区位于山东省郓城县水浒路西段,是一处集忠义楼、郓城县衙、晁家庄等原汁原味的古代建筑群和宋江武校的武术教学与交流,以及狗娃艺术团的武术舞蹈、水浒情景剧表演于一体的综合性人文景观。
景区包括忠义楼、郓城县衙、晁家庄、宋江武馆、郓城文庙、郓城酒楼、及时雨茶楼、孙二娘客栈、古筝坊、大刀馆、乌龙院、寅宾馆、明伦堂、明清戏楼等十几个景点。
景区可观赏到狗娃艺术团武术舞蹈表演、各种武术套路和竞技武术表演,以及重达余斤的关胜大刀,飞檐走壁等武术绝活表演,还可欣赏到坠子、落子和北派古筝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表演等等。到宋江故里做水浒好汉,来郓城好汉城重拾义气,体验豪爽。
郓城唐塔
唐塔,又名观音寺塔,在原观音寺内,为大佛寺塔,五代后唐始建,故称“唐塔”。现已规划为唐塔广场内的一大景观。
据《郓城县志》记载:明正统十三年(),河决荥阳,郓城成灾,塔身被淤没二级,现地表以上仅存四级,高约32米,上层周长40米,下层周长44米,虽历经风雨,剥蚀亦甚,然其巍峨古朴,仍不失为一方胜景。
塔四周碧水环绕,岸边绿树垂荫。夏日晨昏,数千只燕子翔集,绕塔飞鸣。朝晖夕阴,绿树燕影,与巍巍古塔在碧水中交相辉映,宛如一幅古朴的风景画,甚为壮观。
春夏之交,无数昆虫飞集塔顶,远看如缕缕青烟,袅袅上升,成为云燕啄食的对象。传说若此时登塔西眺,便可以看到廪丘古城的幻景,这便是古代郓城的又一景观廪丘雾市。清代郓城知县陈良谟也留下“无蜃如何有海市,遥瞻疑是彩云蒸”的诗句。
在古塔维修时,工程部门从地面往下钻探,15米深处仍有塔身,观音寺塔究竟有多高,至今仍是一个迷。
年7月,一个巨大的火球绕塔一周后沿塔身急速落水,随着一声巨响,形成了一个近30米高的蒸汽柱。火球在塔身留下的痕迹清晰可见,然而,青烟般的昆虫却从此不见了踪影,只有那上千只燕子,仍然年复一年地绕塔飞鸣。登塔搜寻,却又丝毫不见燕巢的踪迹。这些现象和传说,给观音寺塔蒙上了一层浓重的神秘色彩。
黄泥岗
郓城东南16公里处有一集镇名黄堆集,据说,此处便是当年晁盖、吴用智取生辰纲之地,郓城县文物管理所保存有一块黄堆集出土的明朝万历年间的石碑,碑文记载:“详考在宋徽宗崇宁年间,环梁山者八百里皆水也,堆北距梁山六十里许,为水浒南岸,古称为黄土岗,即此处也。”而且对此地的方位地势,作了叙述,此处“北顾比肩梁山之颠,南瞰下卑巨野之陂,东襟通汶河济水之津,西带接廪丘帝丘之虚,中央堆突坦荡,四周隐隐伏伏,纵缩广袤,支连于金线岭之脉“,道出该地既是渔人休憩之地,又处于宋时水陆交通要塞。
由于后人取土和黄河淤积,此地已不见往日的堆突坦荡,但一进村口,仍可看出高于四周之地。一块镌有“黄泥岗”字样的巨石,立于村头路边,旁边一块石碑上详细记载了晁盖、吴用等人智取生辰纲的经过。
万人堌堆义军公墓
万人堌堆义军公墓,俗称万人堌堆,位于郓城县武安镇飞集村西南米处,系明天启二年徐鸿儒起义军部分将士聚葬处。
义军约七千人,聚尸一处。其中有义士梁七,肖庙梁庄人氏,被满门抄斩后,即长眠于此。现存公墓封土直径约16米,高约4米。万人堌堆义军公墓,是郓城人民反抗明王朝封建统治的见证,是统治者残酷镇压农民起义的罪证,对于研究我国古代农民运动和对广大人民进行教育都具有重大价值和意义。
宋金河
宋金河,又名“宋江河”,位于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城东,即是济水(大禹疏九河,济水就是其中之一)的一个分支。清咸丰五年(年),黄河北徙夺大清河入海,济水故道变为黄河故道。现在的宋金河,宋代称为广济河,后周称五丈河,明清以来称宋江河。清光绪年间,郓城二十里铺廪生张瑞瑾根据济河为宋金粮道,广济河是济水故渍,所以又更名为宋金河。
宋江与宋江河。北宋末年,官场腐败,民不聊生,方腊、宋江等相继起义,替天行道,除暴安良。梁山聚义的弟兄们利用广济河,把官府从运河经赵王河送往曹州的财物,夺取之后带回梁山泊。因为此河当时常为宋江所用,因此群众便称为宋江河。直到现在,两岸百姓仍习惯地把宋金河称为宋江河。
名俗文化—戏曲梆子
郓城是山东枣梆的发源地、全国四大古老剧种之一柳子戏的发祥地,也是鲁西南流行最广的剧种山东梆子、两夹弦的发祥地。目前历史最长的山东梆子剧团,郓城山东梆子剧团也是在这里。郓城县享有“书山戏海,筝琴之乡”之称,山东戏曲界有句俗话“无郓不成戏”。
据菏泽县山西会馆的碑碣记载,早在清代乾隆年间以前,就有山西商人在这一带经营典当、盐、烟、染坊等行业,掌握了一部分经济实力。他们将家乡流行的戏曲,带到了鲁西南。起初,只有清唱,没有化装演出。到了光绪初年(年左右),山西连年遇灾,戏曲职业班社外出流动,有个“十万班”,曾在鲁西南巡回演出达一年之久。接着,山西艺人潘朝绪来到郓城、梁山一带,收徒收艺,组成了第一个职业班社—义盛班。他所传授的这种梆子声腔,便是出于山西上党梆子,或称“上党宫调”及“泽州调”等名称。
地方特色—郓城壮馍
壮馍是菏泽郓城传统名吃,是一种带馅的椭圆形煎制饼食,具有外香酥、内柔软、馅味鲜香的特点,深受广大顾客的喜爱。
“壮馍”之名称,江南塞北大约都有,但是名称虽同,因为做法的不一样,所以也就有了极为不同的风味。比如徐州壮馍,又称“锅盔”、“锅拍”,用未发酵的面(咱们俗称“死面”)做成。大约是将面团放在石板或石案板上,另用一根擀面杖,一头固定,一头坐在身下,用身体的重量压擀面杖,用来揉面团,和咱们以前民间手工蒸馍类似,俗称此法为“腚踹面”。做成厚约1-2厘米,直径约50厘米的圆形厚饼,放在平锅上炕,炕熟后两面呈黄色,外皮酥脆。徐州人多配以羊肉汤、辣椒酱辣椒油之类的,满头满脸汗的吃下去。临近的丰县壮馍大抵同此。
地方美食—郓城糊粥
糊粥,又称糊涂,已有0多年的历史,相传为汉刘邦吕后发明,吕氏后人代代相传至今。
把小米和大豆磨成细面,以一定比例兑水搅匀成糊,把铁锅干烧至通红,然后把少量面糊倒入锅内,形成锅巴后再倒入大量的面糊,煮开后即为粥,此粥特点为入口米香,豆香甚浓,略有糊味,故称糊粥.。食之,温胃养胃。尤其醉酒之人早晨喝一碗糊粥,胃顿觉舒服。稍加冷却,则起一冷皮,但下面依然烫热,所以有“心急喝不了热‘糊涂’”之说,糊粥凉透后,可用刀切成豆腐块状。相传郑板桥偶然从郓城路过,喝了糊粥之后,挥笔写下“难得糊涂”四个大字,后人以一代传一代,遂成至理名言。
后序
夏代,郓地为徐州之城,商代,郓城称庇(故城在县城北肖固堆一带),商王祖乙曾迁都于此。这里是水浒故事的发祥地,素有“梁山一百单八将,七十二名在郓城”之说。荣膺“中国好汉之乡”称号。郓城县是闻名全国的“戏曲之乡”、“武术之乡”、“书画之乡”、“古筝之乡”。郓城县为中国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县”。
大美山东、大美菏泽、大美郓城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