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阳市覃怀大地涌春潮乡村振兴展新颜人民

2023/3/9 来源:不详

北京最好的皮肤科医院 http://m.39.net/pf/a_4439528.html

「本文来源:河南日报农村版」

□本报记者李躬亿冯佳志通讯员吴明

神农山高,沁河水长。新时代,新征程。

今年以来,沁阳市因地制宜,开拓创新,以城乡融合带动、镇区发展带动、文化资源带动、乡村旅游带动、产业发展带动“五型带动”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探索具有沁阳特色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瞄准城乡融合发力点提升群众幸福感

“我家平方米的房子只掏了4万块钱。这几年,村里的街道、游园、绿化都提升起来了,生活在这儿感觉特别幸福。”近日,沁阳市沁园街道袁屯村村民赵利萍说起近年来村中的变化喜上眉梢。

从贫穷落后的偏僻村,到家家住别墅的明星村;从只会种粮,到朝着打造科创基地、休闲小镇的目标阔步前进;从1.0版本的美丽乡村,到2.0版本的休闲小镇,袁屯村经过10多年的发展产生了质的改变,一幢幢住宅楼整齐排列,街道干净整洁,处处鸟语花香。一个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呈现在人们眼前。

袁屯村按照“节约土地、集约开发、绿色环保、改善人居、乡风文明、持续发展”的思路,采取多种筹资方式,不占用耕地,不让群众垫资,先后投入1亿多元,将三个自然村整合为一个新村,加快了城乡融合步伐。同时,利用紧邻沁阳市产业聚集区沁南园区的优势,大力整合土地,在做好招商引资工作的基础上发展总部经济,打造出融“总部经济、特色餐饮、文化休闲、民宿酒店”为一体的休闲小镇。

近年来,该市通过确权颁证、还权赋能、用途管制,构建城乡一体的资本要素供给市场,适度发挥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的作用,加快城乡资本要素流动;探索城市居民在农村通过合法的途径投资农业和农村产业,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培育发掘新农人,探索城市居民将资本、技术、管理等带到农村,加快城乡人口流动;完善农村地区的交通、供电、供水、排水、水利、燃气、污水处理、环卫和再生资源回收站点等基础设施,制定公共服务设施乡村分级配置标准,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地区延伸和覆盖,提升乡村地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生产组织改造传统农业,使得小农生产和现代农业有机结合,实现现代农业、工业和服务业有机衔接,培育现代农业、乡村产业和乡村旅游等新业态,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抓住镇区发展着力点实现村强民富

西万镇西万村位于沁阳市北部,地处晋煤南运咽喉要道。该村发挥区位优势,积极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同时,让村民入股村集体经济项目,实现富村富民。

西万镇通过理顺各村集体资产、资源、资金,进一步规范各村的集体经济合同,堵塞集体经济收入漏洞,依法打击侵占侵吞集体资产行为,各村集体经济收入增长显著。

“以镇带村”促进镇区村庄的集体经济发展,通过镇区发展带动西万镇政府所在地西万村集体经济增长39.13%,年收入达到万元。

以园区发展带动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增长,西万镇校尉营村、邘邰村、留庄村利用沁阳市产业聚集区沁北园区的发展优势,积极开展货运仓储、停车租赁、劳务输出等业务,促进了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景明、石庄、李巷、官庄屯等村利用和生森林动物乐园的发展盘活了煤炭市场用地,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

西万镇下辖12个行政村,其中6个村用上了天然气,有4个村已经完成了天然气管网架设;全镇厕所改造完成了户,占全镇户数的93.1%,西万、邘邰、官庄屯等6个村完成了污水管网改造;全镇规划建成50多个果园、游园、菜园和小花园,农村环境越来越美。

今年以来,该市通过优先做强优势产业,以乡镇政府所在地或区域核心乡村为中心,建设全功能优质乡村中心区。在水、电、路、气、通信、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上进行高标准规划,在医、教、养、文、保等公共服务要素上进行优先配置,引导和吸引周边乡村人员向中心区集聚。因地制宜挖掘集体土地资源潜力,明确集体所有权,建立台账、规范管理,通过发包、出租、股份合作等方式盘活经营、增加集体收入。积极开展“三变”改革,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以村集体为主导整合发展要素,通过和建立农民宅基地有偿退出制度,盘活中心区周边资源,为区域产业发展提供土地等发展空间。

紧盯文化支撑点构筑高质量发展基石

“年3月11日,我回到家乡学习黑陶制作。比起之前经营小吃店,制作黑陶对我来说更能体现我的人生价值。”山王庄镇盆窑村陶艺师王金波说起自己的从业经历记忆犹新。

盆窑村制陶已有上千年历史,素有“黑陶之乡”的美誉,与山东日照、陕西秦塬、河北馆陶并称中国四大黑陶生产中心。近年来,盆窑村通过对盆窑黑陶文化,怀府民俗文化以及中华传统康养文化的深入挖掘,发展以黑陶产业、文化旅游、膳食养生、运动休闲、乡村康养为产业核心的综合康养文化旅游项目——黑陶小镇。

目前黑陶小镇共有黑陶作坊40余家,从业人员余人,辐射带动全村户,年接待游客2万人次。黑陶产品销往北京、天津、浙江、山西等地,年产值达万元,为群众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提高了群众的生活水平。

今年以来,该市立足农村经济基础,深入挖掘乡村文化资源,开展乡村文化活动,借助区域文化特色,着力打造一批特色文化主题村,塑造一批乡村特色文化品牌。借助新型文化创意、科技手段,运用市场化运作机制,实现文化资源的产品化转化,全面发展乡村特色文化经济,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以“文化+特色村”建设为突破口,注重在“乡土性”的区域特色中融入文化元素,丰富广大村民的日常生活,拉动乡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借助乡村特色文化资源综合性利用带动产业振兴。

找准全域旅游突破点乘势扬帆逐浪高

沁阳市作为全国首批“千年古县”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既有钟灵毓秀的山水资源,又有厚重精彩的文化底蕴。

今年6月,该市乡村民宿旅游开发正式启动,这也标志着该市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在更高台阶谋篇布局。

全域旅游的重点和着力点在乡村,乡村旅游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提升了乡村风貌、富裕了农民。推动乡村旅游全域化发展,挖掘乡村旅游资源潜力,是旅游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今年以来,该市围绕核心资源,完善住、餐、娱等设施,开展“乡村+旅游”的“四型乡村游”示范村创建活动。“四型乡村游”即:以良田、花卉苗木、溪流河岸、园艺场地、特种养殖基地等自然、人文景观为主要内容,发展休闲观光型乡村游;与当地的民俗文化、农事活动等结合,发展度假体验型乡村游;构建乡村旅游研学体系,普及农业、农科知识,让游客了解乡村的民风、民俗、农事,发展求知研学型乡村游;以品类丰富的特色蔬菜瓜果、风味土特产、农家美食和手工艺品、旅游纪念品等为资源吸引游客消费,发展消费购物型乡村游。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保护传统村落,富裕广大群众,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全面发展。

同时,该市按照景城一体、城乡贯通、互动发展的理念做好规划,在产业布局、生态环保、资源配置等方面下功夫,让全域旅游规划更具战略性、前瞻性、可操作性,以更高质量推动旅游产业健康持续发展。把沁阳作为一个整体旅游品牌来打造,以神农山景区和中心城区为主线,以历史文化资源禀赋为基础,深度开发山、水、名人、怀药等区域特色元素,以点带面、全域拓展,打造文化旅游地域品牌,以品牌效应增强吸引力。

筑牢多种产业保障点构建乡村产业新格局

“我以前做电焊工,后来做皮筋生意,我妹妹在义乌开店面负责销售,我在村里负责生产。”该市紫陵镇坞头村村民武小房说。

多年前,坞头村是十里八乡有名的穷村,但村里有手工搓皮筋的传统。经过几十年发展,如今坞头村皮筋头饰产业叫响全国,该村及周边村从事皮筋生产的村民达6万余人,生产的五彩皮筋占据全国皮筋市场份额的80%以上,年销售额2亿元,有效带动村民致富增收,坞头村也蝶变成为全国皮筋头饰行业第一村。目前,以坞头村为中心,紫陵镇投资2.2亿元建成了沁阳市皮筋头饰产业园一期项目。同时,由坞头村集体带头扩股、融资、投建的祺雅公司电子商务项目开始运营,将拓宽国内、国际销售渠道,为头饰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今年以来,该市借助乡村特色产业拓宽产业门类,借助农产品加工业提升农业价值,借助休闲农业拓展农业功能,借助乡村新型服务业丰富业态类型。完善产业结构,统筹发展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加工,推进农产品增值。以拓展二三产业为重点,延伸产业链条,开发特色化、多样化产品,提升乡村特色产业的附加值。推进聚集发展,建立“一区一业一品牌”微型经济圈和农业产业强镇小型经济圈,构建乡村产业“圈”状发展格局。推进农业产业和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农业产业化升级版,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队伍,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推进农民创新创业,深入实施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培育行动,加大扶持,培育一批扎根乡村、服务农业、带动农民的创新创业群体。建设农村创业导师队伍,健全指导服务机制,优化创业环境,提供创业服务,加大创业培训。

任重道远须策马,风正潮平好扬帆。“五型带动”将使沁阳乡村发生翻天覆地的蜕变,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将更加完善,农村生活设施更加便利、齐全,城乡区域发展更加协调、有序。沁阳将接好历史“接力棒”,走进时代“大考场”,为实现乡村全面实现振兴、率先在焦作地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谱写新的时代篇章。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cs/378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