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一座文物名县的创新实践人民资讯
2022/8/3 来源:不详「本文来源:中国网」
年春末夏至时节,芮城西侯度遗址突然成了网红打卡地,“黄河金三角”运城、渭南、三门峡的网红们,络绎不绝地到西侯度拍照打卡、炫酷。
随着抖音、快手、小红书等自媒体的传播,这个网红辐射圈也在不断扩大,西安、太原、郑州的网红们也慕名而来。在各大平台自媒体上刷西侯度,成为芮城人每天最兴奋的聚焦点之一。
是的,在新媒体传播语境中,偏安一隅的芮城,从来没这样火过。这不仅让芮城人民感受到了故乡的自豪感,也更加坚定了芮城主政者以发展文旅带动城市流量传播的底气和信心。
创意设计:让文物“火”起来
西侯度遗址位于晋、陕、豫三省交界处山西省芮城县风陵渡镇,北望中条山,南望华山,西临黄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史前人类活动考古点之一,也是第3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0年前,在此发现了人类最早用火的遗存,距今约万年。
如果仅凭这段文字介绍,或者仅凭西侯度是个历史遗址这个定义,西侯度遗址断不能成为网红打卡地,纵使它有着万年的悠久历史,这么说,只能使它跟当下消费群体的心里距离更遥远。
拉近网红跟西侯度遗址心理距离的,不是历史,而是西侯度遗址改造的建筑和设计风格营造出的后现代体验场景——仿本地生土的GRC材料的创意性大胆运用,以大地景观的手法,把圣火广场和周边环境整合为一体,形成一个神奇的、灵性的、哲理的场所,用当代设计在这个独特地段上诠释“天人合一”。
这种场景设计让人们置身其中,不管从哪个角度,都能拍出人与景观交融的视觉大片和影像。如果天气晴朗,空气足够通透,能见度足够高,站在西侯度遗址,还能同时看见黄河、华山和中条山,这里正是“岳渎相望”的最佳观景台,“表里山河”的形胜格局在这里表现得淋漓尽致。
实际上,采用仿本地生土的GRC材料改造文物保护单位,西侯度遗址已经是芮城的第二次创举。首创工程当属芮城城南村广仁王庙,当地老百姓称为“五龙庙”,距“东方艺术画廊”、道教名胜“永乐宫”仅1公里。
广仁王庙现存大殿为唐太和五年(年)遗构,是全国仅存四座唐代木构之一。历史上,广仁王庙经过数次维修,但其唐代结构基本未变,是现存最早的道教建筑。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价值。
年,广仁王庙周边环境整治工程被纳入万科集团发起的“龙·计划”,这是一个旨在向世界宣传中国古建筑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公益计划,采用向社会众筹资金的方式保护和修复中国古建筑,推广传播中国传统建筑文化。
万科集团先后共筹资投资余万元修缮广仁王庙,开创了国家专项资金与社会资金合作进行文物保护事业的新尝试,也是在互联网平台上推广文保工作的新尝试,更是嫁接在世博会的国际平台上,宣传中国文物和文保的新尝试。
广仁王庙环境整治和修复的整体设计方案,由URBANUS都市实践建筑设计事务所和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与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所完成。在保持广仁王庙大殿主体建筑不变的同时,对周边环境运用现代博物馆、美术馆、艺术画廊的审美空间,墙体采用GRC材料——一种以耐碱玻璃纤维为增强材料、水泥砂浆为基体材料的纤维水泥复合材料,保持当地的黄土原色,地面铺以小石粒,营造出一种既生态,又具有后现代审美风格的开放空间。
在环境整治工程整体设计风格的框架下,还加固了庙前坡地和三眼窑洞,铺砌了村民广场,重新整理了游客到达参观的路径,重新砌筑加固了周边围墙,并增加了门票、管理、消防、安防监控等配套设施和用房。
在院落内部布置了序庭、斗拱庭、碑墙、古魏城遗址观景台、晋南古建筑展廊等一系列庭院式展览空间,在其中设置有中国重要古建筑时间轴、广仁王庙历史、四座唐代木构斗拱足尺模型展示等内容,创造了大量的回游、展示、远眺、拍照、思考和冥想的空间。
年5月1日,广仁王庙整体整治工程竣工,成为芮城最为惊艳的一处公共空间,一处以宣传中国古建筑文化为主题的露天博物馆,与永乐宫的壁画主题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形成一处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旅游的新景观。
年,山西省承办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其中,西侯度遗址被定为开幕式圣火采集地,圣天湖景区为“铁人三项”决赛举办地。为办好圣火采集仪式和“铁人三项”赛事,芮城政府对这两个景区进行综合提升改造。
其中,圣火采集地西侯度遗址的改造工程,继续由URBANUS都市实践建筑设计事务所完成。鉴于广仁王庙工程改造的创意经验及获得的社会好评,URBANUS都市实践又将其创意手法和GRC材料,运用在西侯度遗址的改造方案中,没想到成就了芮城的首个“网红景区”!
这似乎是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网红现象”具有偶发性,也有必然性,偶发性在于谁先发现某处网红点,并促成一种广泛的传播现象;必然性在于网红点一定是满足了当下消费者追求的“眼球经济”“炫耀心理”,这就必然要求具有符合网红追寻的现代或后现代的场景审美。广仁王庙和西侯度的设计风格,恰好具备这样一种审美特质,红不红,火不火,只是早晚的事。
城市更新:创造主客共享空间
广仁王庙和西侯度遗址两处文保单位的改造提升,只是芮城开展文物保护、科学利用的两个案例。作为文物名县,芮城拥有各类古遗址余处,各类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处,其中国保单位12处,不管是数量还是品质,都位居山西省文物名县前列。
但一个让芮城不得不面对的难题是,文物保护单位多,既是可以拿出来说道的殊荣,又是一个开发利用的“紧箍咒”,要拿捏好文物保护与利用之间的平衡。
“十三”五时期,芮城县将旅游业作为芮城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产业,全面推进现代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现代农业和全域旅游发展,争做产业转型、对外开放和改革创新排头兵。
在芮城的城市更新中,旅游的事业性和产业性融合的更为果敢与富有创意。作为文物资源大县,文物的保护性利用,逐渐构建起芮城独特的美学范式——以文物保护为前提的旅游项目落地开发,既传承着历史风度,又具有现代审美,这是在芮城实践全域旅游,推进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挑战和机遇。而芮城,在城市更新和城乡联动发展中,找到了以空间再造和业态转换的平衡点。
移花接木——拆迁腾地,盘活空间,提供旅游用地保障
在城市更新中,芮城坚持文物保护、历史文化传承和文旅深度融合,以“保护更新古县,建设黄河名城”的发展理念,通过文物保护拆迁,彰显古韵新貌,改善人居环境,对主城区进行大刀阔斧的拆迁重建,建成了以城隍庙、寿圣寺、城北公园、永乐广场为核心的四个文化休闲旅游核心区域。
城隍庙汇聚宋、元、明、清四个朝代古建筑,堪称“古建筑博物馆”。年,城隍庙周边环境整治工程启动,房屋征收涉及水利局、二轻招待所、移动公司、医院、印刷厂、外贸公司、糖酒公司一部、药材公司门市部、党政幼儿园南园等10余个单位,包括南关村居民余户,共征收面积8.2万平方米,土地面积81.4亩,补偿资金1.2亿元。
城隍庙周边建设投资1.5亿元,在城隍庙西侧建设了两条与城隍庙建筑风格相符的传统工艺与特色小吃商业街,城隍庙东侧建设了城隍庙广场,形成了以城隍庙为中心的街心公园。
寿圣寺砖塔建于宋代,如今寺院已毁,唯塔独存。为提升寿圣寺土地利用效率,改善周边人居环境,拆迁共合计巷口村户居民,征收房屋面积6万平方米,土地面积92.5亩,补偿资金0.9亿元。寿圣寺公园的建设,投资1.5亿元,占地亩。
以寿圣寺为依托,建成中心公园,分为文物保护区、中心景观区、滨水景观区、娱乐活动区、运动健身区、文化体验区等6大区域。
城市中心公园的建设,既对寿圣寺历史文物起到了积极的保护作用,又对该区域进行了新型城镇化改造,改善了城市环境,提升了城市品位,形成了文化教育氛围浓厚、地域特色鲜明、景观环境优美的城市东部核心区。
永乐宫是我国现存最早、保存最大、最为完整的道教宫观。永乐宫壁画总面积超过0平方米,是以构图之精美、色彩之绚丽、线条之刚劲流畅的鸿篇巨制。
永乐宫周边环境整治工程共拆迁面积1.5万平方米,投资0.26亿元。对永乐宫门前广场进行提升改造,投资1亿元建设了城北公园,形成了以永乐宫为中心的城北入口景观门户。
永乐宫从一座历史古迹成为芮城时尚之门,人们进入这道门,从永乐宫壁画、建筑、《永乐宫纪事》的舞台剧中欣赏芮城文化大观,在永乐宫文创产品和研学课程中,感知东方艺术的魅力。
永乐广场项目作为芮城地标性建筑项目打造,总投资为2.5亿元,建设了会展中心、广场绿化及铺装、东茂步行街、东茂广场、文博馆、南广场绿化、硬化、喷泉及凉亭等。改造升级后的永乐广场,形成了一个以永乐广场为中心的城市核心区,成为展示芮城形象的一个窗口,弘扬芮城文化的一个平台。
四个文化休闲旅游核心区域的改造提升,是芮城城市更新的核心工程,其中每一项都是挑战,每一项都以营造美好生活、幸福生活空间,以文物的保护和利用为准则,将文旅融合的理念融入全程,使得芮城这座“老县城”换新颜,城市空间布局、空间功能、空间审美都具备现代时尚审美品质,营造出了主客共享的全域旅游开放空间。
承上启下——支撑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
主城区之外,全域旅游、文旅融合的发展理念,也深深地植根于芮城的城乡更新进程中。
“生态固本业态增效”是芮城转型发展的指导理念和实践路径,在《芮城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明确提出拓展农业生产和城乡绿色空间用地。建设绿色空间不仅是自然生态空间的修复与保护,更是生态廊道、生态景观的建设与利用。
依托中条山“绿色走廊”和93.4公里“黄河一号旅游公路”,通过环境整治、道路美化及沿途景观绿化,“三季有花、四季常绿”,以风景廊道串联起城区—景区—乡村,在全县范围内实现了交通旅游化。
北部中条山和南部黄河滩自然景观用地,建设生态养殖、观景平台、微景观休息区等功能区,通过交通要素、农业要素、工业要素的汇集,释放适宜产业转型发展的空间价值。
《芮城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中城乡绿化一体化建设工程要求“单位公园化、农村庭院化、环城廊道化、郊野林带化”的原则,形成点状绿色供给,面状生态网络的层级空间结构,实现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35.59%,城市绿化覆盖率、绿地分别达到42.18%和37.47%。绿色开放空间赋予了绿地使用功能,扩大绿色生态、生活、生产覆盖范围。
芮城县委、县政府积极推进“多规合一”,科学整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总体规划、环境总体规划等,将生态文明与全域旅游发展融入社会、土地利用及城乡总规划之中,形成发展目标、用地指标、空间坐标“三标衔接”的规划体系。
先后印发《芮城县关于支持旅游业发展用地的意见》,在坚守生态红线、促进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同时,为全域旅游发展提供合理合规的项目开发用地支持。
九峰山纯阳宫修复工程是芮城保护和开发利用道教文化资源、发展全域旅游的重点工程,打造成集朝谒拜祖、文化观光、休闲养生、参与体验为一体的道教文化圣地和休闲养生旅游目的地。
圣天湖是黄河中下游最大的国家级湿地保护区。通过退耕还湿、退脏还清、景观绿化、加固驳岸等一系列生态修复工程,统筹做好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圣天湖出落得犹如一个小家碧玉,绽放在中条山下,大黄河之滨,成为一个集湖泊、沙滩、湿地、黄河断崖地貌等于一身,融生态景观、康养度假、运动休闲为一体的旅游胜地。
立足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和特色农业资源,芮城制定《芮城县创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工作推进方案》,编制《芮城县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印发《芮城县乡村旅游服务规范》,将芮城县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规划布局为“一轴二带八区十园十村”,年成功获批“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
《芮城县农村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规划》以农业、林业、文化、旅游、康养五大产业为核心产业,通过功能融合、市场交互、创新支撑、专项资金扶持和人才激励保障,优化重塑产业结构。通过相关规划的融合配套,构建全域旅游共享机制,化多元动力为发展合力,推动县域旅游的转型发展。
一座古老的文化资源名县,正在生态经济和文旅经济的双驱动下,以古韵犹存,新潮又起的崭新姿态,步入大流动新时代,也势必走进更多猎奇者的新视野!(孙小荣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