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亿拍卖175家食堂30年经营权,四
2025/4/30 来源:不详文|赵志疆
拍卖30食堂30年的特许经营权,看起来是在做长线,实际上是在鼓励人赚快钱。至于10年20年之后,谁还管得了那么多呢?
阆中是四川南充的一个县级市,据说是四大古城之一,也是世文卫组织确认的唯一“千年古县”。最近,这个古城搞出了一个超前的大动作。
7月7日,南充市公共资源交易网阆中分网发布一则拍卖公告,对阆中市公办学校、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国资公司的食堂食材统一配送服务未来30年特许经营权进行拍卖,起拍价1.8亿元,竞买保证金2万元。
公告显示,本次拍卖标的为食材统一配送服务30年特许经营权,涉及公办学校98所,学生和教职工共计名;涉及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国资公司共77个单位,合计人数名。
虽然是古城,阆中的这次操作却可以说十分超前。人们经常说寅吃卯粮,但按照这次拍卖,阆中的这些食堂把十二生肖吃两轮,都还吃不完。
粗略计算可以得知,阆中此次拍卖一共涉及大约10万人的吃饭问题,而阆中的常住人口一共只有60万。也就是说,如果拍卖成功,六分之一的阆中人在未来30年的时间里,都要仰仗一家公司去解决吃饭问题。说衣食父母,不过分吧?
阆中为什么要这样做?答案很简单,没钱了。
年阆中GDP总量只有亿元,户籍人口82万人,常住人口62万人,这意味着当地有大量的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统计公报显示,阆中去年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15.2亿元,而财政支出高达53.4亿元,早已入不敷出。
今年5月,阆中因为“自费常态化核酸”引起争议,其中的关键就是因为没钱。今年6月,阆中把南池小区等国有住宅共计套,以多元一平的价格进行拍卖,目的也是为了搞钱。
在这样的背景中,阆中把“卖卖卖”的眼光盯在食堂身上,自然不难理解——打包拍卖所有食堂的特许经营权,就能换回1.8亿的收入,相当于去年全年收入的十分之一强,何乐而不为?
有人怀疑,哪个公司会做这样的生意?30年后,别说阆中到底还能剩下多少食堂,中标公司是不是还存在都是一个未知数。
我觉得,这件事需要分开来看。
1.8亿承包30年,算下来每年赚万才能回本。再按照10万人来算,需要每天从每个人头上赚一毛四。这个不难实现吧?
而且,如果每天从每个人头上赚一块四,3年就能回本。如果每天从每个人头上赚3块,要不了一年半就能回本……也就是说,只要利润足够大,回本就足够快,赚钱就足够多。
拍卖30食堂30年的特许经营权,看起来是在做长线,实际上是在鼓励人赚快钱。领导想的是快挣钱,企业想的是挣快钱。至于10年20年之后,谁还管得了那么多呢?
虽然拍卖公告说的是风险自负,但最大的风险显然不在于卖饭的人,而在于吃饭的人。在独门生意面前,吃饭的人既没有用手投票的权利,也没有用脚投票的自由,饭菜的质量应该怎么保障?
更为重要的是,阆中一口气跟人家签了30年的合同,到底应该怎么实施监管?如果请神容易送神难,谁来收拾剩下来的烂摊子?
民以食为天,但是,如果有人一手遮天,你能怎么办?